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专题

美国吉他工厂巡礼:Martin篇

说到美国最代表性的美国木吉他公司,相信大家最直觉可以说出的吉工品牌就是Martin与Taylor了。与年轻、厂巡创新的美国Taylor比起来,成立于1833年的吉工Martin给人的印象可能是更有历史性、更传统,厂巡Martin不只是美国一家吉他制造商,更是吉工近代音乐史的见证人,举凡开发出被现代吉他当成标準的厂巡X Bracing木吉他设计、第一把Dreadnought吉他等等,美国影响未来一百多年的吉工音乐发展史。

美国吉他工厂巡礼:Martin篇

▲来自于Martin的厂巡X Bracing设计。

Martin创建于纽约,美国但在1839年便搬到了宾州的吉工拿撒勒(Nazareth),1月到访时接近零度的厂巡气温,虽然地上有些降雪的痕迹,但并没有太潮湿的感受。Martin工厂的外观是栋宏大的红砖建筑,颇有美国传统氛围,由于平时就有专门的工厂制作导览,内部更有些观光工厂的感觉,除了接待大厅、周边商品贩卖部外,另外最重要的就是Martin博物馆,展示着像是猫王(Elvis Presley)、约翰凯吉(Johnny Cash)等史册记载的名人作品以及其成立以后许多伟大的成就作品。

▲带领我们参观工厂的供应商开发专员Albert Germick(左)与木材专家Michael Dickinson(右)。

引入科技,是用来支持传统

木吉他的重点当然是木头,不像大部分厂商用堆叠的方式存放木料,Martin吉他会用栈板与竿子将一层层的木头分开摆放,让木头在加工前能够保持乾燥,许多厂商也会抢先预约特定的木头制造吉他,他们将油涂抹在木头表面来预先看出成品大概的样貌,这是在其他工厂没看过的「预览」方式。

▲纹路与颜色等审美标準还是需要人来决定。

由于「传统」两字的包袱,很多人误以为Martin是非常手工的工厂,但我们看到这里除了有加压黏合背板的传统机械外,许多现代化的机械也都慢慢被引入,像是指板切割的CNC机器、琴颈调节Truss rod的制作机器、可以让音準更準确的琴衍稳定系统,甚至是现代电商物流大型仓库使用的货品搬运机器人在这里都看得到。

虽然带领我们参观的资深木材专家Michael Dickinson说:「我们用机器,因为机器很酷。」但实际上这些机器引入的目的不是要取代传统工法,而是让传统工法品质的不稳定性降到最低,但是只要一到细节的工程,像是琴头琴颈角度的修整、指板与琴头镶嵌的挖槽与安装,Martin依旧非常依赖制琴师们的手工、眼力和经验。

着重历史,是为了保护未来

这次在Martin工厂中,我们看到面积佔据超过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收藏柜,放满着过去各类型的产品原型,同样带领我们参观的供应商开发专员Albert Germick告诉我们,这里的许多收藏甚至是从收藏家手中买回来的,Martin在现代化的同时,也不断挖掘并且保护自己的过去,为人类音乐史留下纪录。

▲产品原型收藏柜的一隅。

需要大量木头原料的Martin也投入相当的心力处理环保议题,除了2016年加入雨林维护组织「The Rainforest Alliance」、致力于降低环境伤害的经营模式外,工厂依赖内部的地热设施来维持温度,而多余的木料则会加工成木粉砖,给当地的发电厂当作燃料。

身为美国最老牌的吉他公司之一,无论在产品制作或品牌形象上,他们努力保存过去并且展望未来,传统不是守旧的同义词,现代科技反而让这间百年老厂制造出品质更稳定的产品,继续诉说音乐的故事。

▲特别开箱给我们看1860年的Martin吉他,当时由于没有将木箱弯曲的技术,因此琴盒造型非常像棺材。

撰文、摄影:傀儡

延伸阅读:美国吉他工厂巡礼:PRS篇、美国爵士鼓工厂巡礼:DW篇

?乐手巢杂誌Vol.7《Kids Rock 小孩摇滚》正式出刊▋免费索取: https://mag.ysolife.com/

▸ 乐手巢网站 最全方位音乐新闻:ysolife.com/▸ 追踪乐手巢IG 最巢音乐同乐地:www.instagram.com/ysolife/▸ 追踪乐手巢FB 最新的音乐快讯:www.facebook.com/YSOLife/

淬炼两世纪音色!Martin「祖先级」琴款展出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