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丝聚集地

《Illmatic》贫民窟声音地图,NAS:我还以为我离不开社区了

你能记得多早之前的贫民旧事?有的想起来是玻璃糖罐,缤纷晶亮、窟声开社甜蜜天真;有的音地则像一条包包摺摺、霉烂脱线的贫民臭抹布,每次回首总把自己的窟声开社人生越抹越髒。树立东岸饶舌里程碑的音地NAS属于去揭疮疤的类型,21岁时他发行首张专辑《Illmatic》,贫民歌词披露他怎么在贫民窟中厮混长大,窟声开社唱片封面则叠合自己小时候的音地大头照和那个龙蛇混杂的社区大楼。就让枪林弹雨的贫民词射穿所有消逝不了的影影幢幢,越是窟声开社该死的童年阴影,越是音地要用强硬的手段对记忆严格检疫。

《Illmatic》贫民窟声音地图,NAS:我还以为我离不开社区了

▲美国饶舌歌手NAS(Nasir Jones)生于1973年,贫民被奉为东岸嘻哈的窟声开社代表人物。

1994年NAS发行第一张录音室专辑《Illmatic》,音地风格属于硬核嘻哈(Hardcore Hip-Hop),採用多音节的中间韵(Internal rhyme),歌词内容根据他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低收入住宅大楼Queensbridge社区的种种经历,类似迷你自传与社会考察。这张专辑被推崇为东岸嘻哈的指标,也成为复兴纽约饶舌场景的推手,无论在音乐性、精神面或视觉艺术,都影响无数音乐爱好者。

《Illmatic》唱片封面由Aimee Macauley设计,以昏黄的褐红为基调,叠合7岁时爸爸帮NAS拍的照片,以及摄影师Danny Clinch拍摄的Queensbridge综合性大楼,该社区位于纽约市皇后区长岛市附近,属于群居低收入户的贫民窟。

▲NAS 1994年专辑《Illmatic》,封面由Aimee Macauley设计,叠合他7岁时的照片,与摄影师Danny Clinch拍摄他小时候住的低收入户社区Queensbridge。

7岁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NAS说:「那是我差不多开始认知身边周遭事物的年纪,是所有事情开始的一年,那年我开始看见自己的未来,并且开始做对的事。贫民窟使你思考。世界是我们的。我曾经以为我永远离不开我的社区,我曾经想如果我离开或发生了什么事,也不会有人主持正义,或者我就以奴隶的状态挂掉或什么的。这个建案曾经是我的世界,直到我接受教育后,才看出那个地方还有更多东西。」

Nas, rolling a blunt.Queensbridge Projects, 1992. (Photo: Chi Modu) pic.twitter.com/he8XBBkzdK

— Hip Hop Facts (@RareHipHopFacts) September 25, 2017

2009年接受《XXL》採访时,NAS表示专辑从装帧设计到音乐录影带,都必需代表Nasir Jones自始至终的全部。「我的唱片公司不得不拜託我别再在那边拍MV了。不管那首歌讲我在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对我来说,我经历的就是那么一回事,我是出身那个社区的孩子,我要还原地方典型小孩,尽管那时候(专辑发行时)已经不复存在了。」

除了封面,黑胶与录音带也特别设计名称,传统用A、B面划分,《Illmatic》改用Queensbridge社区毗邻的两条街道名称「40th Side North」和「41st Side South」命名,透过装帧手法将专辑变成一份声音地图。

▲《Illmatic》A、B面改用毗邻Queensbridge社区的两条街道名称命名。

《Illmatic》唱片封面与音乐概念相互烘托,被誉为嘻哈视觉艺术之经典,并吸引日后许多饶舌歌手致敬,仿效在专辑封面摆张非裔小孩特写,譬如The Notorious B.I.G. 1994年专辑《Ready to Die》的爆炸头小孩,或是Lil Wayne 2008年专辑《Tha Carter III》的帮派嘻哈囝。

事实上,这么诗意的画面并非《Illmatic》的原始构想,第一版概念有点荒唐滑稽,希望呈现NAS用臂弯锁住耶稣脖子(摔角技法:headlock),借此反映NAS在〈Live at the Barbeque〉一曲中描述的宗教意象:「我12岁时因杀死耶稣而下地狱。」

▲1991年歌曲〈Live at the Barbeque〉由嘻哈团体Main Source 与Nas、Joe Fatal、Akinyele合作。

虽然NAS没具体说明《Illmatic》的设计灵感,但许多人认为应该是取材自Howard Hanger Trio的爵士专辑《A Child is Born》,封面同样用一个孩子的脸叠加在建筑物前方,色调也是老照片的暖调怀旧风。

▲The Howard Hanger Trio 1974年爵士专辑《A Child is Born》。

2012年NAS在《NPR》访问中说,他的嘻哈时代是从「邀请你进来我家公寓」开始的,内容不是讲饶舌巨星,而是那之外的任何东西。「我希望你认识我是谁,知道街道尝起来、感觉起来、闻起来的样子,和警察说话、走路的样子及思考模式,还有古柯硷瘾君子(crackhead)都在干啥。我希望你去嗅一下、体会一下。用这种方式讲故事对我而言很重要,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讲就没人要说了。我认为这是1990年代纽约一个关键的时间点,需要被好好纪录,我也得述说我的生命故事。」

嘻哈是一种文化,一种有意识、贴近生命体验的多元表现,Hip Hop Head(嘻哈头)追根溯源时,可得把整个大时代和时代里的小小生命体都给看清楚了,特别是你自己。

撰文:蔡舒湉

来源:VICE、djbooth、strictlycassette、NPR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