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资料

Ramp 是什么?关键历史进程与使用者代表(上)

减少絃下与琴面间的什关史进上净距离,以求更高效率、键历音色更一致演奏的程使想法,早在目前我们熟知的代表 Ramp 形式出现之前,便已有许多演奏者以各式各样不同的什关史进上方式试图达成。

Ramp 是什么?关键历史进程与使用者代表(上)

(一)Ramp 出现前的键历演奏方式

最简单的方法是升高拾音器到适合的高度,并且只在拾音器正上面演奏,程使利用升高的代表拾音器壳面或磁柱顶端作为接触底面,以求得较近的什关史进上净空距离。Jaco Pastorius 使用 Jazz Bass 的键历后段拾音器进行高速演奏,或是程使 Jeff Berlin 只在具有完整覆盖的后段 Bartolini 拾音器上演奏,距离近到面盖上浮凸的代表商标名称几乎全被磨光的弹法,都是什关史进上如此概念的具体呈现。

▲ Jeff Berlin 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爱用的键历 Dean 签名款贝斯后段拾音器特写,可见到拾音器上盖的程使 Bartolini 字样几乎被磨光。(资料来源:作者摄影)

为了取得各絃音量平衡,通常中间两絃(四絃贝斯上的 A 与 D 絃)的磁柱位置必须提高,但这会卡住拨絃的手指甚至刮伤破皮。Billy Sheehan 在他名为「The Wife」的拼装 Fender Precision 贝斯上,于改装的 Schecter P 型拾音器涂上厚厚的环氧树脂(Epoxy),再以工具打磨成符合指板弧度的形状;或是 Bartolini 替1980年代 Tobias 贝斯特制,具有符合指板弧度曲面的拾音器设计,都可说是前述概念的延伸,基本目的与 Ramp 的设置是相同的。近年 DiMarzio 推出的 Billy Sheehan 签名款,具有弧面上盖与相对应线圈缠绕机制的「Relentless」拾音器,可谓是实际体现「将拾音器当作 Ramp 使用」的想法。

▲ 这支1988年制的 Tobias 五絃贝斯上,配备了具有符合指板弧度外壳的 Bartolini 拾音器。(资料来源:Reverb)

▲ 依照 Billy Sheehan 的期望,DiMarzio 于2020年推出了具有弧形上盖与相对应线圈结构的 Relentless P 型拾音器;不久之后也推出了依据同样构型设计的 J 型拾音器。(资料来源:DiMarzio)

(二)Josquin Des Pres

于1970年代组成融合爵士乐团 Edition Spéciale,之后成为专业贝斯教材及词曲作者的法国贝斯手 Josquin Des Pres,早于1972年开始,便在他拆掉主要护板的 Fender Precision 贝斯上加设了两块具有与指板相符弧度的「Finger Ramp」,分别装设于 P 型拾音器的前后。其设置的目的与结果与后来常见的各种 Ramp 并无二致:各絃间更相近的拨絃手感、更轻鬆的拨絃力度、更精準的拨絃执行。

在1980年代搬到美国洛杉矶后,Josquin Des Pres 仍持续演出与音乐事业,非常有可能在这些演出中,让其他乐手获得制作 Ramp 的灵感而不自知。没有任何乐手宣称 Ramp 是一项发明,也没有任何乐手试着借此牟利,但这也造成了溯源 Ramp 的早期发展变得相当困难。

▲ 1975年与 Edition Spéciale 演出时的 Josquin Des Pres,以及他加设了 Ramp 的 Precision 贝斯。(资料来源:Josquin Des Pres Facebook)

(三)Gary Willis 与 Gary Grainger

与吉他大师 Scott Henderson 共同组成超硬派融合爵士乐团 Tribal Tech 双箭头的美国德州贝斯手 Gary Willis,是促成 Ramp 使用得以蔚为风潮最重要的要素。借由他的使用、示范与言教身教,Ramp 的使用逐渐成为电贝斯高技术演奏的代表象徵。

1981年,Willis 开始发展其复杂且独特的右手三指轮指系统时,在他连接两个 DiMarzio Model J 拾音器而成的后段拾音器上,贴上打洞、让磁柱得以显露的胶带,以求得较为平滑的演奏表面。不喜欢串联拾音器的音色,Willis 必须在换用 Jazz Bass 型拾音器的同时,保持与胶带构成弧面相同的演奏面,其自行制作的木制 Ramp 在1985年左右应运而生。

▲ 出现于 Willis 教学影带《Progressive Basics》中,在两组 J 型拾音器中安装自制 Ramp 的 Ibanez SR885。(资料来源:Elizeu Machado YouTube)

Gary Willis 最早使用 Ramp 的影像纪录可追溯到1986年;而在其1991年发行的教学带 《Progressive Basics》中,使用了装在两颗 J 型拾音器中间的 Ramp 的 Ibanez SR885 五絃贝斯。于1995年在以色列的经典演出现场影像中使用的大幅改装 Ibanez SR885,已几乎是不久之后发行的签名型号贝斯的完全体:无控制直出的 Bartolini 9V5W 拾音器,与大型且直接连结到指板末端,几乎贯穿整个琴身的 Ramp。

▲ Tribal Tech 1995 年以色列演出影像,可见 Gary Willis 如何借由 Ramp 限制演奏空间,进而以更纤细的右手演奏位置与力道,控制乐句与动态,演奏出「只有在安装了 Ramp 的电贝斯」上能出现的音色。 

除了在 Tribal Tech、各种 Session 与个人专辑中展现使用 Ramp 的优美无琴格音色与惊人演奏外,Gary Willis 的工艺能力,以及在1980至1990年代任教于洛杉矶音乐家学院(MI)中贝斯学院(BIT)时的推广,也是让 Ramp 能广为贝斯手接受的原因之一。Willis 有非常强的土炮式 DIY 能力,可自行制作 Ramp ,与一些在电贝斯相当实用的小改造。他会为学生挑选中低价的乐器,改成具有环氧树脂涂装无琴格指版、新的拾音器位置,与手工制 Ramp 的版本。据 Willis 自称,他为学生与有兴趣的客户手工制作过约200个 Ramp。

1980年代中后期,与吉他大师 John Scofield 联手演出数张精彩无比 Jazz-Funk 专辑的贝斯手 Gary Grainger,是另一位使用 Ramp 的先驱。同样也是想在不同的拨絃位置保持与在拾音器正上方演奏相同的手感,他在1986、1987年左右时,请制琴师 John Warden 制作了装在 Ken Smith 五絃贝斯两颗拾音器之间的 Ramp;并沿用至之后 PRS 为他发行的签名型号电贝斯上。

▲ Gary Grainger 仍在使用加设 Ramp 的 Ken Smith 五絃贝斯时的演出;可见到他如何利用 Ramp 保持手指拨絃时的轻盈,让极低絃高设定的 Ken Smith 能在拨絃与 Slap 演奏时有着几乎相同的音色。

在开拓者 Gary Willis 出现后,底定当前几乎所有 Ramp 使用概念的人物,终于在21世纪开端时出现。下篇将介绍 Matt Garrison,与其后持续演化 Ramp 应用概念的知名乐手。

撰文:江力平(江大)

订阅乐手巢,周周更新器材节目:https://www.youtube.com/YSOLIFEchannel/

Ramp 是什么?(一)器材概述与使用目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