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资料

Kasabian 怒洒老头的眼泪,《For Crying Out Loud》为了大哭还是大叫?

Kasabian 不是怒洒那种关在录音室长期抗战、鸡蛋里挑骨头的老头泪乐团,他们讲究快又有效,眼大哭所以也更适合音乐节的怒洒live 大现场。这种对「即时效力」的老头泪追求也表现在《For Crying Out Loud》上,创作主脑Serge Pizzorno 只花了短短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这张专辑,眼大哭他深谙成功的怒洒公式是简单而富感染力的hook,于是老头泪回归更简单的结构和多愁善感的独立摇滚,凡是眼大哭走过90年代的人绝不陌生那种撩乱放纵的大合唱。若说怀旧,怒洒封面摆的老头泪也的确是他们的老战友。老人家脾气坏,眼大哭连哭泣都显得理直气壮。怒洒干了一辈子的老头泪乐团技师,辛辛苦苦是眼大哭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能大声吶喊吗?

Kasabian 怒洒老头的眼泪,《For Crying Out Loud》为了大哭还是大叫?

 

▲英国摇滚乐团Kasabian 于1997年创立,由主唱Tom Meighan、吉他手Sergio Pizzorno、吉他手Chris Karloff、贝斯手Chris Edwards 组成,鼓手Ian Matthews 于2004年加入。曲风常被归入独立摇滚时,但他们感到不以为然,也讨厌「独立乐团」这个标籤。

2017年Kasabian 发行第6张录音室专辑《For Crying Out Loud》,这也是主唱Tom Meighan 2020年离团前的最后一张专辑。吉他手Serge Pizzorno 说他又重新爱上吉他,听着ESG 和Talking Heads,怀想他们所处的世界,手中的琴彷彿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他说:「我只想制作一张与之相关且重要的吉他唱片。」乐团的每张专辑都在回应前作,这次他们做了大量的合成器实验,专辑在发行首周荣登英国专辑第一名,成为Kasabian 连续第五张冠军专辑,同时也终结Ed Sheeran 《÷》蝉联九周榜首。

《For Crying Out Loud》封面由生于阿根廷、英籍设计师、艺术家Aitor Throup(创办男装品牌New Object Research)与摄影师Neil Bedford、视觉设计师Daft Apeth 合作完成。画面是一位哭得很狰狞的老伯,赤裸着上半身,横眉瞪目,咬牙切齿,脖子用力地缩起,额头和锁骨附近的皮肤皱摺就像市场鸡鸭最后的奋力一搏。背景黑不见底,老人灰阶颤慄,设计师又接着在他眼角喷溅大量的水蓝色眼泪,使得这幅画面变得很像卡通人物,彷彿即使发生了再悲惨的事,那也不过是田地被兔宝宝偷拔红萝蔔的程度。影像外部以白边包围起这张单色照片,上方写乐团名称,下方是用引号括起来的专辑名称,后头括号专辑发行年份。

▲Kasabian 2017年专辑《For Crying Out Loud》由Aitor Throup 设计。

原来影中人是Kasabian 合作十几年的乐团技师Rick Graham,专辑名称《For Crying Out Loud》来自他的口头禅「为了大声吶喊啊!」Serge Pizzorno 描述:「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但也是你见过最美丽的男人。他有过去的故事,他见过所有的世面,环游世界的次数比任何人都多。我真的很想让他永垂不朽。」Serge Pizzorno 记得英国画家 Francis Bacon(为同名英国哲学家的后代)说过,他只画自己认识的人,因为他认识他们的脸。「这是我们让人们进入我们世界的方式,我喜欢让这位70岁老人出现在我们的唱片里,里面有一些美丽的东西。」

不过,技师老爷得知自己有可能变成封面主角后,倒是觉得唱片公司不可能放行。吉他手告诉他:「只要唱片公司说了像是『哦,我们不确定耶』,那么你就知道这肯定是个绝妙的点子,而且会奏效。」

《For Crying Out Loud》是艺术家Aitor Throup 与Kasabian 第三次合作,他担任乐团前两张专辑《48:13》、《Velociraptor!》的创意总监,除了专辑艺术,也执行MV和现场表演视觉设计,Damon Albarn 的首张个人专辑《Everyday Robots》亦是由他担纲创意总监。谈及《For Crying Out Loud》,他表示灵感来自庞克迷喜爱的杂誌,并参考他自己的唱片收藏。专辑背面的曲目列表设置了一系列字体,每张单曲封面都採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组合。

Aitor Throup 说:「我真的很想借由解构平面设计工具及其已知公式,来挑战我尝试过的艺术方向,也就是我之前曾应用在Kasabian 作品的手法。」「我由衷信奉预设值(default)组合的基本原则,也在这么做的同时创建我自己的预设值设计过程。我甚至想拥抱和探索预设字体的美。」

许多乐评对这张专辑投以苛刻的批评,认为歌词又在玩「爱上一个神经病」这种独立乐团的耽溺式操作,而曲风就是复古90年代的英摇滋味,连主场粉丝也觉得了无新意。当创作只用两把凳子架出舞台,狭仄的空间势必难以召唤雄风的灵魂。是不合时宜,还是不够努力?半生不熟的创意难免和风暴后的路标一样黯然褪色。

撰文:蔡舒湉来源:NME、creativereview、latestnewssouthafrica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