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代金曲

《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古典流行通吃的音色百宝箱-合成器

二十世纪后半叶,改变古典电子音乐的音乐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从古典乐到流行音乐,种的音电子音乐对于各个领域的乐器流行音乐都产生巨大影响。自1930到1950年代,通吃在电子音乐进行的色百各种实验进而让合成器(Synthesizer)诞生,合成器就是宝箱利用电子电路制造包罗万象的声音。音乐世界就此大不同。-合

《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古典流行通吃的音色百宝箱-合成器

▲Minimoog Model D 合成器。成器图片来源:Moog Music。改变古典

两种路线,音乐殊途同归

1930年代,种的音李昂‧泰雷明(Léon The乐器流行remin)和莫里斯‧马特诺(Maurice Martenot)两位电子乐器先驱展示了如何用电子电路制造乐音。他们发明的通吃泰雷明琴和电音琴都各自拥有独特的声音表现,但那些声音诡异的色百特质使得适用范围相当狭隘。尽管如此,这些乐器仍展示了电子学具备制造声音效果的潜力,二战后,其他乐器先驱们相继开发电子乐器的潜力,设计多款能模仿各色器乐声音的合成器。

▲泰雷明琴(Theremin)是演奏方式和音色都十分特殊的早期电子乐器。

部分利用振荡电路制造乐音的最先进产品,来自1950年代的德国。位于科隆的德西电视公司电子音乐工作室中,物理学家梅尔-耶波勒(Werner Meyer-Eppler)、音响工程师兼作曲家罗伯特‧拜尔(Robert Beyer)与作曲家艾麦特(Herbert Eimert),共同开发出只透过电子设备制造声响的音乐形式。除了这三人组,史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也设计了一套以不同连接方式组合的复杂电路,其实便是一个巨大且可整合不同电子模组的合成器,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声音。

在法国,另外一群音乐家和技术人员专门开发磁带性能。他们利用位于法国巴黎的法国广播电视公司(RTF)的广播设备录下了各种声音(不只是乐音),并以许多有趣的方式重叠拼接、以不同速度或是倒序播放等方式处理声音。这类取材既有声音或「具体」声音制成的音乐,他们戏称为「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ète)。具体音乐混合所有自然界的声音、人声、器乐声与电音,所有素材可以逕行任意结合,不顾一般和声或节奏等音乐理论。

▲磁带:1935年,第一代商用录音机在德国率先登场;它拥有良好音质,也自前一代磁记录机(或称钢丝录音机)迈进了一大步。因磁带剪辑容易,很快便获得广泛应用,作曲家不久后也跟着发掘它在创作音乐的用途。图片版权:© DRs Kulturarvsprojekt | Creative Commons

尽管一开始两条电子音乐路线看似对立,但此情况并未维持很久。不久后,作曲家便让技术合流,使用如滤波器(filter)、迴响器(reverberation unit)与混音器(mixing desk,或称调音台)等设备;滤波器可选定并滤掉声音中的某些频率,混音器则可混合各种讯号再留存于磁带。演出时需要播放磁带,有时也会结合现场乐器演奏。

合成器与现代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早年使用的声音制造设备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特别订制,且仰赖真空管之类的元件,真空管不仅占空间,运转时还会发热。所幸随着电晶体的来临一切幡然改观,自1965年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穆格(Robert Moog)开始制造小型合成器,并量产且上市贩售,马上吸引了当时的流行音乐与摇滚乐乐手的注意。1967年,滚石合唱团(Rolling Stones)的〈2000 Light Years From Home〉与门户合唱团(The Doors)的专辑〈Strange Days〉都是第一批率先採用合成器的尝试。

▲Minimoog 是Robert Moog 改良发明的新式合成器,并持续受到音乐人爱用。

▲电子合成器之父 Robert Moog:「我从不担心音乐家会被合成器取代;因为你必须先是位音乐家,才能以合成器创作。」

想知道更多有关乐器演进的历史趣闻,请见《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专书。

《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

作者:Philip Wilkinson

出版社:积木文化

积木文化 CUBE PRESS

创立于1999年,深度经营生活风格类图书,从品饮、料理、设计、工艺、绘画、艺术、时尚、收藏,到心理、健康、社会趋势、大众科学等,致力于结合专业知识与视觉美感,带给读者最有质感的阅读生活。

文字整理:勃特/乐手巢编辑部

资料提供:积木文化授权转载

※本文经积木文化授权提供,请勿任意转载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