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专题

从 David Bowie 到 The Smiths,听电影《壁花男孩》配乐,走入最摇滚的青春躁动

对众多摇滚乐迷来说谈到青少年自我探索的到电影电影会想到哪部呢?应该有不少人会联想到《壁花男孩》,在片中的壁花选乐极为精彩,引用 David Bowie、男孩The配乐 Smiths、Dexys Midnight Runners、走入最摇躁动The青春 Samples 等等的经典乐团名曲,让不少喜爱西洋摇滚乐的到电影观影者看了又惊又喜,彷彿穿越时空跟着主角们生活在80、壁花90年代,男孩一起用卡带听音乐、配乐参加狂欢派对、走入最摇躁动观赏《洛基恐怖秀》、青春大声歌颂那个时代的到电影美好。

从 David Bowie 到 The Smiths,听电影《壁花男孩》配乐,走入最摇滚的青春躁动

▲ 图片来源:The壁花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Facebook。

《壁花男孩》的男孩剧情是以腼腆高中生 Charlie 的视角,阐述青春期少年既苦涩又酸甜的烦恼,他总是默默观察身边的人,除了课堂不敢主动发言外,就连参加舞会也都是紧靠着墙壁。如此内向的他,直到遇见活泼且音乐品味相似的 Patrick、Sam ,在这对兄妹身上找到归属感,并一起经历全新的友谊、初恋、找寻自我认同,在狂欢派对里交换彼此的祕密,聆听着属于他们的音乐,剧情里的欢笑与泪水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最佳证明。

▲ 图片来源: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Facebook。

《壁花男孩》是根据 Stephen Chbosky 的同名小说所改编,电影的编剧、导演也都是由 Stephen Chbosky 负责。剧情里为了强调故事背景年代和主角群对音乐的品味,费尽心思选用多首具代表性的80、90年代歌曲注入 Charlie 的青春日记,让情节更能触动观影者的共鸣。其实这些歌曲都源自于 Stephen Chbosky 的私房歌单,除此之外,他还邀请擅长透过原声带将独立摇滚音乐引入主流市场的影视圈知名音乐总监 Alexandra Patsavas,希望联手打造出影迷与乐迷在成长过程中的最佳人生原声带。

▲ 蓝色衣服为 Stephen Chbosky 在拍摄与演员群讨论画面。(图片来源: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Facebook)

配乐就像是电影的灵魂,借由配乐将情绪层层堆叠赋予更强而有力的生命,在《壁花男孩》里就能够印证。而今天就要和大家介绍在电影里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歌,分别为 David Bowie〈Heroes〉、The Smiths〈Asleep〉。

▲ 图片来源: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Facebook。

Charlie 与 Sam、Patrick 相遇后一起开车出游,经过隧道时 Sam 一听见车上播放的音乐,眼神瞬间发亮兴奋地问这首歌是什么,随即打开天窗闭上眼睛且敞开双臂,彷彿是在拥抱未知的青春也向全世界宣告:「无论未来会遇到多艰难的挑战都会努力战胜它,坚信着只有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5-80x60.jpeg) 0 0 no-repeat; }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2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6-80x60.jpeg) 0 0 no-repeat; }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3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7-80x60.jpeg) 0 0 no-repeat; } 1 的 3

▲ 图片来源: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Facebook、Stephen Chbosky Twitter。

其实在书籍原着中,此处的歌曲是 Fleetwood Mac〈Landslide〉,但电影里改为 David Bowie〈Heroes〉,是因为 Stephen Chbosky 认为后者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更能精準地传递故事精神,所以才进行配乐上的更动。确实相较于对青春在温柔喃喃自语的〈Landslide〉,〈Heroes〉更强化了电影的画面情绪张力,让人感受到在青春里面对挑战的无所畏惧精神。

David Bowie 是摇滚史上的经典人物之一,音乐作品销量超过一亿四千万张,入驻摇滚名人堂,曾化身为雌雄同体歌手 Ziggy Stardust 与世人见面,华丽前卫的打扮让许多人印象深刻,对至今的摇滚乐仍有显着的影响力,甚至也影响了日本视觉系歌手的诞生。

#tdi_81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9-80x60.jpeg) 0 0 no-repeat; } #tdi_81 .td-doubleSlider-2 .td-item2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2/12/8-80x60.jpg) 0 0 no-repeat; } 1 的 2

▲ 图片来源:V&A MUSEUM、David Bowie Facebook。

〈Heroes〉是 David Bowie 在柏林居住时写的歌,有次撞见已是有妇之夫的唱片制作人 Tony Visconti 与女友在柏林围墙附近亲吻,得知 Tony Visconti 不顾任何阻拦与世俗眼光仍用情至深,让他有感而发产下〈Heroes〉这首歌。前奏以轻电子和金属声响为歌曲拉开序幕,其中一部分的锤击声是 Visconti 拿着烟灰缸敲打出来。

歌词内容描述一对为自由而越过围墙由东柏林逃亡到西柏林的恋人,相信只要把握当下,就能让幸福的记忆永恆存于脑海。具有遐想空间的歌词,将议题延伸至相爱、想挣脱世俗框架的人们,像是:同性恋、婚外情,又或者是对于未来的茫然;而对柏林人来说,〈Heroes〉则是鼓舞了他们对自由的想望,还成为东德与西德的「地下国歌」,甚至对十几年后推倒柏林围墙产生催化作用。2016年 David Bowie 过世当天,德国外交部发推特感谢他协助推倒柏林围墙:「再见了 David Bowie,你现在也成了英雄,谢谢你帮助扳倒柏林围墙。」

▲ 图片来源:David Bowie Facebook。

在没有 CD Player、MP3 的年代,想分享音乐给重要的人只能透过录制卡带的方式,《壁花男孩》里 Charlie 姐姐的男友最喜欢录制卡带传递情意,只是 Charlie 姐姐对音乐无感,所以把卡带都拿给 Charlie。有回他躺在床上,听着卡带里传来姐姐男友的叮咛「卡带不只 A 面还有 B 面要记得听完」——而 B 面第一首正是 The Smiths〈Asleep〉。再一次响起 The Smiths〈Asleep〉时,是 Charlie 在舞会上得知 Sam 的男友是音乐品味差、又不在乎 Sam 感受的人,Charlie 为此感到心碎地询问:「为什么我和我爱的人都选择了不在乎我们的人?」英文老师回答:「因为我们只会接受,我们自认为应得的爱。」Charlie 知道他自己或许不是 Sam 的主打歌,但愿意当 B 面第一首至始至终地守护 Sam。

▲ 图片来源: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Facebook。

The Smiths 被誉为英国独立音乐浪潮以来最重要的另类独立乐团,他们选择与当时兴盛的电子乐背道而驰,重新将吉他为主要核心的音乐带回英国主流。歌曲创作主题围绕在青春期的徬徨、成人世界的绝望与社会的不满,让 The Smiths 的音乐散发自溺又不羁的气质,再加上吉他手 Johnny Marr 精湛吉他技术、主唱 Morrissey 柔情似水的歌声,成功接住英国青年们的焦躁与不安。

▲ 图片来源:The Smiths Facebook。

〈Asleep〉被认为是 The Smiths 最压抑的歌曲之一,不过尽管这首歌被众多乐迷喜爱,The Smiths 只有在公开场合表演过一次。没有华丽的辞藻或绚丽的编曲,以最直白的方式表达负荷不了的悲伤,歌词是由主唱 Morrissey 所填写:「想逃离这个世界/就这样沉睡吧/再也不要醒来」。

〈Asleep〉与〈Rubber Ring〉同天进行音乐录制,且在最初发行的12 英吋单曲黑胶唱片中,两首歌连接在一起,〈Rubber Ring〉结尾的人声巧妙融入〈Asleep〉 开头的呼啸风声。在〈Asleep〉歌曲结尾则是置入用音乐盒播放的苏格兰诗歌〈Auld Lang Syne〉为歌曲留下绵延的寂寞感。

Morrissey 创作〈Asleep〉的故事有多种解读,像是:透露想自杀的渴望、被无法控制的情绪困扰、为了纪念离去的挚友……等等,无论透过哪种说法,我们都可以获得相同的结论,就是那时的 Morrissey 并不快乐且孤独,他殷切盼望能从生活中得到解脱 。

▲ 图片来源:Morrissey Official Facebook。

看完《壁花男孩》里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歌曲的介绍,是否也唤醒你对于青春期的记忆呢?若想再次重温青春期或是穿越时空来场复古派对,欢迎走入以80、90年代摇滚乐交织而成的青少年成长日记。

撰文:Nicole参考资料:every little d.、香港01、豆瓣、Wiki、知乎、博客来、Vanity Fair、Louder、Far Out、Song Meaning And Facts、Fandom

乐手巢杂誌Vol.15独家专访Suede麂皮合唱团,10月5日重磅出刊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5/

《恋夏500日》女主角最爱乐团,《今晚来点史密斯》重现 The Smiths 乐迷挟电台 DJ 放歌事件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