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电器乐器与原音乐器的演奏差异
很久很久以前,不样不样当我还在念我的电器的演第一个大学时,学校吉他社里有个演奏民谣吉他非常厉害的乐器乐器学长。那是原音异 Fingerstyle 演奏的先驱者 Michael Hedges 才发第三张专辑,连电吉他点弦都不算是奏差普遍技巧的时代,学长奋力演奏的不样不样英姿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他会以手腕为轴大幅度摆动,电器的演高速用力的乐器乐器拨弦,演奏出的原音异超快速音阶如机枪连发,每每让我联想到当时最受欢迎的奏差吉他专辑《Fri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中的 Al Di Meola。《Fri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收录了三位吉他大师: Al Di Meola、不样不样John McLaughlin 及 Jaco De Lucia,电器的演于 1980 年十二月五日星期五晚间在旧金山 The乐器乐器 Warfield 的现场演出,堪称史上最具影响力、原音异最重要的奏差原音吉他现场演出专辑之一。
▲ 图片来源:Amazon。
但当那位学长拿起理应更容易发挥他的速弹功力的电吉他时,却只能用惨不忍听来形容:左右手不协调,无法清楚地辨认音的内容、缺乏闷音机制,让他的电吉他演奏永远杂音比重超过乐音、自弹自唱太多,缺乏持续律动的纪律训练,更让他无法在乐团编制下与他人共事。在我离开这个学校多年后,仍听说他像是常驻在葛来分多学院里「差点没头的尼克」一样,继续待在那个破旧的社办,呼弄着一代代纯真无知的学弟妹们。
几年之后,在我大概半只脚踏入业界,不上不下的时候,听到了另外一个故事:有位刚进乐手圈、电吉他弹得非常好的朋友,因为在电吉他上的精湛技术与演奏而获得了录音的机会,却在录作为背景的木吉他时严重受挫。音色不对、换位杂音太多、弦声太多、按弦不够紧、踩拍子的声音会被录进去⋯⋯被嫌得一无是处之后,最后让他崩溃的是「力道不够」。好在在获得足够的历练后,这些问题都被他一一克服,成功的在业界存活下来。
比较这两个故事,当然可能会获得一些像是演奏音乐该注意的事、或是工作态度等等的启发;但对我来说,这两位的经验只是再次佐证了一个道理:就算所有的发声与演奏方式都一样,电气乐器与原音乐器仍应被当作两种不同的乐器来处理。
电气乐器(Electric Instruments)表示该乐器发出「能被演奏者监听、且能被受众者听见」的音色与音量时,必须借由前后级放大,最后由发音单体产生。而原音乐器(Acoustic Instruments) 则表示该乐器的可聆听音量是由自带的发声体,通常由振动发音腔体(如吉他的共鸣琴身)中受限的空气体积,借由较小面积的发音孔集中发出。
▲ 原音吉他/木吉他的发声原理说明:弦被拨动后产生的振动借由共鸣箱体放大,从相对面积较小的音孔集中送出。(图片来源:The Sound Junky)
▲ 电吉他的发声原理说明:弦被拨动后产生的振动,由用以构成磁场的磁石及漆包线组成的拾音器将振动转变为电流,层层放大后以喇叭单体再转为振动空气的音波。(图片来源:YAMAHA)
以电吉他与木吉他为例:尽管演奏的方式都是一只手在多条弦上按出不同的弦长,并以另一只手拨动琴弦发声;但发声原理的不同,会导致两者在演奏时该注意的重点有所差异。请想像看看在同一个房间正中的桌上,摆着一只木吉他,跟摆着一只插好导线、接上已经打开,所有的转钮都转到 11 的音箱、琴上的音量也转到最大的电吉他;接着会发生什么事?
木吉他纹风不动。只要没有人动手弹它,大概得要等到发生地震时才会因为摔到地上发出声音。另一方面,就算什么事都没做,只要一点点空气中的振动或气息,电吉他很快地就会开始产生回授,没多久整个房间就都是回授的声音了。
▲ 吉他回授的讯号流程:吉他发出的电气讯号经由扩大机由箱体喇叭产生音波;若音波又被拾音器(或麦克风)重新拾取再转为电气讯号送至扩大机,等于是在原有的讯号上再加上更多的讯号。无限循环的结果就是产生一或数个无法确定音高、持续不断的失控声响。(图片来源:Wikiwand)
因为不动手演奏就没有声音,演奏原音乐器的重点在「如何发出适合的音色」,而这常常与演奏的力道有关;就算不动手也有可能发出乱七八糟的声音,所以演奏电气乐器的重点在于「如何抑制不要的声音」。吉他社的学长有着让木吉他发声的技术,却缺乏抑制与控制的能力;我的乐手朋友知道怎样让电吉他唱歌,但少了让原音乐器能发出适合音色的力道。
现代对乐手的要求几乎都已经是要样样精通了:吉他手要伴奏独奏都擅长,最好连古典吉他都有一定的能力;贝斯手什么曲风什么技巧都要会,还最好能电贝斯、低音提琴、合成器贝斯都能任意转换;鼓手从 Blast Beat 到 Partido Alto 都要会打,最好各式打击乐器带铁琴木琴都行。在这样的要求下,理解乐器之间发声本质的不同,进而探究每种乐器最适合的演奏法,真算得上是每个乐手的必修课程了。
▲ 图片来源:The Music Ambition。
撰文:江力平(江大)图片来源:已标注于各图
乐手巢杂誌Vol.13 独家专访 Slash,1月12日发行: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3/
那块黑黑的到底是什么?关于 Tug Bar / Thumb Rest 的一些介绍
- 最近发表
-
- 《The Power of Love》穿透灵魂的歌声,是震撼心灵的力量!席卷全球的英文金曲
- 《Beautiful In White》当你穿上婚纱的那天,我为你唱这首歌
- 这样回你微信的人,就拉黑吧!
- 《As Long As You Love Me》曾风靡全球的欧美金曲,全是青春的悸动
- 史上最贵吉他排名易主!David Gilmour吉他以近400万美元售出
- 莎拉·布莱曼《Winter Light》冬日之光
-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岁月中的不朽金曲!那条路上载着一段梦
- 《H?ll Om Mig》超燃神曲,这狂烈的爱让世界为之震颤
- 【乐手评鉴】Blackstar 首款电脑 plugin!St. James 开箱实测
- 欧美金曲《Losin' The Love》:经典情歌,魂牵梦绕
- 随机阅读
-
- 2019春季NAMM重点发布总整理,你今年想要添购什么呢?
- 《H?ll Om Mig》超燃神曲,这狂烈的爱让世界为之震颤
- 《Always On My Mind》这感觉,是入了心的旋律!百听不厌的欧美金曲
- 《Затебя, Родина-мать》直入心底的旋律,感动无数人的俄语金曲
- 《Free Loop》寻寻觅觅,温暖了时光!超好听的英文金曲
- 《Right Here Waiting》直抵心扉的旋律,难以超越的世界顶级金曲
- 《Careless Whisper》深情而忧郁的旋律,前奏就已让人沦陷
- 改变心态的5个好习惯(值得一读)
- 嗨!Larry Crane 谈持续录制出好作品的关键能力。
- 《Bella Ciao》传唱全球的不朽金曲,藏在岁月中的记忆
- 嫌弃你的人,微信上才会回复你这“3个字”(准)
- 《Unchained Melody》岁月中的不朽金曲,让人魂牵梦绕的旋律
- 《Колыбельная》伤感的旋律无限蔓延,心底的防线一触即溃
- 《Scarborough fair》百听不厌的世界顶级金曲,宛如天籁
- 冬日里最能打动人心的英文歌曲《Winter In My Heart》单曲循环
- 挪威天后 天籁美音:《Cross Every River》穿过每一条河
- 挪威天后 天籁美音:《Cross Every River》穿过每一条河
- 《Brother Louie》太上头的旋律,曾席卷全球,一个时代的金色印记!
- 冬日里最能打动人心的英文歌曲《Winter In My Heart》单曲循环
- 《Free Loop》寻寻觅觅,温暖了时光!超好听的英文金曲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