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葛莱美提名歌手 Stephen Bishop 将退稿信裱框收藏:「还好我坚持住了!」

2024年1月15日,葛莱稿信曾于1970与1980年代获得相当程度成功的美提名歌美国加州出身之演员、创作歌手及吉他高手 Stephen Bishop(1951-),手S收藏在脸书专页上刊登了一封1969年时收到的将退坚持信件,并附上一小篇说明。裱框尽管内容与器材部分并没有什么直接相关,还好但这篇发文让我非常在意,葛莱稿信实在不希望这个小故事就这样被埋没,美提名歌在此提出与大家分享。手S收藏

葛莱美提名歌手 Stephen Bishop 将退稿信裱框收藏:「还好我坚持住了!」

▲ Stephen Bishop。将退坚持(资料来源:stephenbishop.com)

跟许多成长于1960年代的裱框音乐家们一样,Stephen Bishop 在观赏了1964年2月 The还好 Beatles 于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的演出后,开始学习演奏乐器与组团。葛莱稿信在不太成功的美提名歌乐团解散后,他开始寻找能发行个人专辑的手S收藏机会,而这一找就是6年。1969年8月时,他收到了一封来自 The Beatles 在1968年成立的 Apple 唱片公司的退稿信。衡诸这家唱片公司签约艺人的多样性,特别是曲风接近,都是以民谣为基底,涉足流行与成人摇滚的大明星 James Taylor,正是在这家公司开始其细水长流的演唱事业;收到来自 Apple 的退稿信应该是更令人痛心的:

亲爱的 Bishop 先生:

谢谢您提供让我们商议的乐曲素材。很不巧地,我们发现您所提供的创作曲目,与我们目前的乐曲总目内容并不相符。尽管如此,我能向您保证:我们对这些乐曲的关注与思量绝对不下于您创作时所付出的心力。我们也深知您能理解:我们之所以拒用这些乐曲,绝非意味您的创作中有何不足之处。随函附上您退回的作品,在此再次感谢您的投稿。

仅代表 Apple Publishing & Records 诚挚祝福,Dee Meehan

▲ 由 Dee Meehan 署名,Apple 唱片公司寄给 Stephen Bishop 的退稿信;注明日期是1969年8月1日。这封信后来被 Bishop 裱框起来以为警惕。(资料来源:Stephen Bishop Facebook)

贴出这封信的原件之外,Stephen Bishop 在贴文中表达了他对于「退稿」与「被拒绝」的态度:

我觉得退稿是成为词曲创作者的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我花了六年才获致重大进展。以前我会把这些信件贴在当时在 Hollywood 的斗室墙上,而收到的退稿信数量之多,绝对可以贴完整个房间还有剩。1975年初,我差点就要放弃梦想,但还好坚持住了。永不放弃,你永远不会知道人生的下个转弯会发生什么。当你真的功成名就时,最好确定一下那些退件信是不是都还留着。

在这段困顿岁月中,他自称丢出的作品与试听带被「每个业界里的制作人跟公司」退稿过;而其因应之道是:继续拼命地写歌,并靠着在出版社每个星期50美元的打工薪水过活。直到知名的民谣二重奏 Simon & Garfunkel 中的 Art Garfunkel 从友人手中拿到 Bishop 的试听带,并选用其中两首歌曲收录于1975年发行的个人专辑后——这正是 Bishop 所谓的「重大进展」——,他才获得了渴望已久的个人专辑合约。

▲ 1976年发行的《Careless》,是 Stephen Bishop 的首张个人专辑。单曲〈On and On〉有爬到 Billboard 杂誌的流行单曲榜第11名,是迄今名次最高的单曲。

读到这篇发文的网友回应也相当有趣:吃瓜群众几乎一面倒的称赞这封拒绝信的写作既诚实又不伤人,比起现在的发行公司要不石沉大海,要不就是以尖酸刻薄的短句回应,这种旧时代的回应得体,也不至于引发日后在狭隘的音乐圈中,最可能发生的狭怨报复或是秋后算账等情事。更甚者,当初在这封退稿信上署名的 Dee Meehan 女士也读到了这篇发文,诚挚地向 Bishop 公开道歉,并表示时至今日仍感愧疚。Stephen Bishop 的回应也很大器:

没关系的,非常感谢你的道歉。这次退稿让我更确定了一定要以词曲创作者身分获致成功的决心。我还把这封信裱框起来,来提醒我自己已经前进了多远。谢谢你!

Bishop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流行音乐从业人员」,作品与音乐风格跟 Carole King、James Taylor 等前辈大致相同,倚靠的是深思熟虑打造出来的隽永旋律,与看尽人生百态磨练出的深刻话语;还真得要花上这么多时间琢磨,作品才能被他人认同;也难怪1978年的《Rolling Stone》杂誌专访中,作者 Cameron Crowe ——后来《单身贵族》(Singles, 1992)与《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 2000)等电影的名导演——会称其为「成人主流音乐」(Middle of the Road / Adult Contemporary)之王。

▲ 由影帝 Dustin Hoffman(达斯汀霍夫曼)女装打扮主演的名作《窈窕淑男》(Tootsie, 1982),获得了九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其中包括了由 Stephen Bishop 演唱的抒情曲〈It Might Be You〉,也获得最佳电影主题曲提名。这首曲子并不是由 Bishop 作曲,而是由整部电影的总配乐,后来成立了爵士融合音乐重要厂牌 GRP 的 Dave Grusin 所写。

▲ Stephen Bishop 在音乐圈人缘相当不错:音乐剧电影《白夜》(White Nights, 1985)的主题曲〈Separate Lives〉是另一首他的创作,原先收录于1985年发行的专辑《Sleeping with Girls》之中;电影主题曲版本则由好友,Genesis 的 Phil Collins 与女歌手 Marilyn Martin 合唱。这个版本不但让 Bishop 获得另一项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也曾荣登 Billboard 单曲榜冠军。

他弹吉他、帮自己也帮别人写歌;自己唱歌也帮别人合声与制作,能力好到能被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专辑,却从未有过任何一首排行榜冠军单曲或专辑;曾在超级经典的电影中演唱主题曲,但那首曲子是总配乐写的。他曾有两次葛莱美奖与两次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纪录,但他从未真正名利双收。这不正是你我的写照?在一个行业里面努力的学习与实践自己的专业,好像就要有所成就,但又觉得自己只是产业里一根马上要坏了了的螺丝钉;吃不饱也饿不死,每天觉得自己应该要能拥有些更高档的器材,但是想到即将见底的帐户又买不下去。

他让自己能够撑下去的作法只有一个:莫忘初衷。既然立定志向要当个成功的词曲创作者,那先定义在词曲创作者中,所谓的成功是什么。如果确认能够发行全部都是自创曲的个人专辑是某个阶段的成功的话,那就义无反顾的活下去、写下去,将所有的失败当做过程中的养分,努力到能达成这个目标后,再往下个目标前进。只要确认这条路是自己认同的,那么其他的起起落落都不再重要,都是走在这条路上必然的景緻。

撰文:江大

🪄典藏 Green Day 封面:乐手巢杂誌 Vol.19「当摇滚成为救赎!」https://lihi.cc/bajYp 

约翰蓝侬信件真迹拍卖!满满3页向保罗麦卡尼理论不满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