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丝聚集地

不小心入了邪教?从《辛普森家庭》看邪教惯用手法,以及5个邪教纪录片推荐

电影《阿甘正传》里最有名的心入邪教经典台词是这样说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从辛什么味道。」小时候不太懂这句话的普森意义,只觉得为何是家庭教惯教纪拿巧克力做比喻?但在踏入成人世界后,便觉其中的看邪含义昭然若揭——有时运气好一些,在努力与各种机缘的用手帮助下顺遂地过完一天,都像是法及尝到甜头。不过哪有人天天过年的个邪?偶有诸事不顺或面临转折的时候,难免会忍不住叹气抱怨生活的录片苦涩。

不小心入了邪教?从《辛普森家庭》看邪教惯用手法,以及5个邪教纪录片推荐

人在感到徬徨无助的推荐时候,往往会主动寻求慰借,心入邪教部分的从辛人会沉迷于某些物质,比如烟酒;有些人则会透过宗教一途试图从中找回平静与未来方向。普森然而,家庭教惯教纪人在心灵脆弱之时,看邪是很容易被利用或误入歧途的,更严重些甚至会落入邪教的圈套,任其操控与剥削。

有些人可能认为,邪教是显而易见的诈骗陷阱,会上当的都是笨蛋,但实则不然,即使是知识分子或权威人士,也难以逃脱被他者支配思想与行动的危机,而且越觉得自己不会被骗的人,往往越容易上当。

那么,在了解邪教的常见话术与手法之前,我们先来定义邪教。

延伸阅读:黑色安息日首张同名专辑,惹来邪教争议的唱片包装

邪教从何而来?

其实「邪教的定义」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

以前,大家会用这个词彙指涉那些会对成员们进行操纵或压迫的宗教性组织。但问题是:「谁可以定义什么样的行为构成危害?」并且,邪教这个词彙本身的存在,便是为了与大众眼中正常的主流传统宗教做出区隔,但谁又拥有资格去划分「正常」与「偏差」之间的界线呢?

每个人的衡量标準不一,何况有些标準也会随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而有所改变。于是,为了避免掉不必要或容易造成误解的批评,学界现在不会採用「邪教」这种带有价值判断意味的词语,而是以中性的「新兴宗教」做代称(不过在民间还是称呼邪教为主流)。

至于新兴宗教的兴起,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

那是一个正值越战、战后婴儿潮与全球化加速的时期。动荡的国际局势、上涨的人口与众多想法交流激荡出了热烈的火花,自由、和平、追求解放的思想深植当代年轻人的心中,这促使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与价值观进行反思与批判,同时也有部分人想要拥有新的灵性体验,新兴宗教便在此时开始崛起。

从辛普森〈教派的喜悦〉看惯用手法

《辛普森家庭》第9季第14集〈教派的喜悦〉(The Joy of Sect)的故事,讲述了荷马一人沦陷宗教,使全家人遭殃的故事。荷马与霸子被主张能带领教友搭飞船到「极乐行星」过着幸福生活的「行动派」传教士格伦和简搭话,他们邀请荷马参加周末举办的免费活动,贪小便宜心态作祟的荷马当然去了,于是他们一家人的恶梦就此开始。

#01:利用群众压力让你不敢有异议

荷马参加了「行动派」招待的免费电影活动。播放前,传教士用广播器向观众们说:「你们随时可以离开」而后开始放映电影。

放映期间,不少人纷纷表示难看,打算离场,不过在屁股离开椅子那刻,操控室的传教士会将灯光打在要离开的人身上,并以不可挑战的语气说:「你可以离场,但必须给我一个理由。」此时那人便成了瞩目焦点,面对传教士的质问与同侪的眼光,当事人很容易会因为自己是群体中的「少数」而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最后,基于扛不住双重压力,想离开的人都选择留下继续观看好几个小时的洗脑电影。

#02:对成员进行思想与情绪控制

放映结束后,荷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还有觉得剧情无趣时就会开始幻想的习惯等缘故,没被影片洗脑成功,所以传教士安排「批判圈」活动,让其他成员围绕着荷马进行人身攻击,以此让荷马产生自我怀疑。

传教士简在这时也说:「批判圈绝对能摧毁他们的自尊,到时他就受我们控制了」但最终因荷马本身脸皮太厚,那些恶毒的话根本无法造成伤害,所以还是没被洗脑成功。

#03:以单调、重复性高的歌曲或词彙洗脑

用餐时,传教士安排低蛋白质稀饭给成员享用,因为吃了之后会有头昏脑胀与降低抵抗的效果,然后在用餐完毕时带领成员高歌一曲——内容当然是关于赞叹宗师云云——善用简单又朗朗上口的音乐,大概是最能占据脑袋的做法,荷马在这个环节终于沦陷成为教徒了。

#04:要你奉献大笔金钱

荷马当天回到家,就在餐桌上向全家宣布他要把积蓄与房产全部贡献给行动派,以后一家人搬去行动派农场生活,霸子与丽莎都表示不满,而美枝正要抗议时,行动派一伙人就前来接收他们家,并要他们搬进农场。

当你失去金钱与庇护所,一无所有的时候,对宗教来说想必会变得更好控制,更难以逃脱这个恶性循环与有毒关系吧。

#05:让你与世隔绝

入住行动派农场的辛普森一家,睡在类似背包客栈的床位,穿着如出一彻的制服,吃着单调乏味的食物。成年人白天就在农场里工作,小孩子会去专门学校上学,课程内容充斥错误观念,也洗脑着他们「宗师」就是发明一切的起源。这样的生活与监狱的差异,也许只有性别隔离这点吧。

在里面待得越久,越容易受到全面的掌控与洗脑,连聪明的丽莎与叛逆的霸子都沦为行动派的傀儡,镇日赞颂宗师。美枝看不下去全家人都沦陷于行动派的惨况,选择从戒备极为严密、充满野兽的看守院落逃脱,到外界寻求协助。

为什么信教?

曾有学者以「为何有人会加入邪教」为题展开调查。

研究发现,信徒并不总是在失意状态下,让邪教趁虚而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确面临到人生的转捩点,例如刚到异国求学的留学生、搬到陌生城市工作的北漂客等。从前习惯的生活方式不再适用于现在,与亲友的交集渐少等问题一一浮现,人们多少都会因此感到焦虑,且在适应过程中也需找到心灵的出口,此时宗教便是寄託的选择之一,他们是主动入教的。

也有研究显示,入教不是一夕之间发生的,而是有一段过程。新入教的信徒,经常是先与传教者成为朋友,建立信任感之后,再接受传教者的引领入教。随着宗教活动的参与,双方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若这时新入教信徒想抽身,将会面临到同侪压力。

那些以新兴宗教为主题的影视作品

近年来,不管是在电影院、YouTube 或各大影音平台,都能看到很多以新兴宗教为主题的作品,以下精选几部不同国家拍摄的新兴宗教戏剧与纪录片,一起更深入了解其中祕辛。

#01:在美国掀起争议的印度宗教——《异狂国度》

《异狂国度》纪录了1980年代一个印度宗教团体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社区的争议故事。领袖罗杰尼希(Rajanīsha)和其助手玛・阿南德・席拉(Ma Anand Sheela)带领数千信众到美国建立乌托邦式社区,但与当地居民产生严重冲突。

纪录片呈现了文化冲突、宗教自由、政治较量等复杂议题,包括教派涉及生化袭击、谋杀计划等争议事件。这段历史展现了乌托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美国社会对异文化的态度。

#02:红极一时的韩国犯罪纪录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

《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是 Netflix 平台上的韩国纪录片,揭露四个韩国邪教组织(JMS、五大洋、婴儿花园、万民中央教会)的黑暗面。

导演曹圣铉历经两年拍摄,期间遭到跟踪骚扰、骇客攻击,甚至需要携带防身武器。其中在台湾讨论度最高的是摄理教教主郑明析性侵案,因为在纪录片播出之前,摄理教已经在台湾有众多分会,他们的成员甚至会进入校园,以各种名义拉拢学生加入摄理教。

#03:让你更深入认识邪教本质——《邪教教主养成指引》

《邪教教主养成指引》同样能在 Netflix 收看。

这部影片由彼得・丁拉基旁白,分析六位知名邪教领袖,包括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吉姆・琼斯(Jim Jones)、麻原彰晃等的崛起过程。以半讽刺的手法,揭示邪教领袖如何建立信仰体系、控制信徒身心的共同模式。这种轻鬆处理黑暗题材的手法虽受争议,但也让观众更容易理解邪教操控的本质。

#04:异教受害者的真实心声——《为魔起舞:TikTok 网红异教大解密》

由导演 Derek Doneen、Dirty Robber 制作公司和 WV Alternative 共同制作的三集系列纪录片,揭露邪教如何利用特定手段、控制他人,也记录多位 TikTok 舞者遭到伪装成「7M经纪公司」的邪教组织控制的过程。其中一位舞者米兰达德里克(Miranda Derrick)的家人更积极寻求协助,盼能让她脱离组织。

多名曾遭控制的舞者和前成员虽然成功逃离组织,但直到受害者们集结在一起,共同阻止施虐者持续造成伤害时,才真正开始踏上疗癒之路。

#05:建造一个与外界断联的邪教帝国——《乖乖听话:邪教里的祷告与服从》

这部片探讨一夫多妻制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如何控制信徒。

纪录片标题源自教主沃伦・杰夫斯(Warren Jeffs)的座右铭「保持甜蜜、祈祷和服从」,要求女性控制情绪,不得表现愤怒或沮丧,同时以一夫多妻制与78位女子结婚,其中不乏未成年少女。而后他被指控乱伦、性侵,即使锒铛入狱,依然在洗脑外面的信徒。

除了採访多位倖存者,也记录教会从肖特克里克(Short Creek)迁移到嚮往锡安牧场(Yearning for Zion Ranch)等重要事件。

文字整理:杨婕如文章转载自:every little d.

🐕‍🦺女孩男孩一起来!乐手巢杂誌 Vol.22 给你满满的 Blurhttps://lihi.cc/PQ1DJ

想让 Chester 骄傲?Linkin Park 新主唱 Emily Armstrong 陷山达基争议,被控「支持」强姦犯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