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专题

琴絃发展史:核心材料发展(二)钢絃上篇

钢絃(上)

琴絃发展史:核心材料发展(二)钢絃上篇

丹麦考古学家 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1788-1865)在1836年提出了历史分期的琴絃「三期论」:将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据工具与制作材料的发展演进分类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三大时期。史核

不同地区进入相同的心材絃上「时代」的时间极为不同,例如中亚地区的展钢铁器使用可追溯至西元前20世纪,但美洲的琴絃铁器使用甚至不是由青铜时代发展而来,而是发展由欧洲的探险者们引入的。

因此,史核使用金属材料制作乐器絃线的心材絃上确切时间在缺乏足够的考古资料下无法确定。

延伸阅读:琴絃发展史:核心材料发展(一)

钢与金属琴絃的展钢早期发展

钢是将铁与主要为碳的其他元素结合而成的合金,可借由各种制成方式改变其强度、琴絃延展性与硬度,发展比起铁来,史核能使用在更多领域目的心材絃上中;因此也是乐器中金属絃的主要制造材料。虽然目前发现的展钢最早钢制器物是四千年前的产品,但现代炼钢技术要到十七世纪才开始发展;十九世纪中后期才能降低成本,让钢制产品普及。

十三世纪左右,因参与十字军东征的骑士们所穿的炼甲(Chain mail)需求量大增,铁线制作技术快速进步,也转用到琴絃上。德国纽伦堡(Nuremberg)是重要产地。瑞典也生产一种称为「紫箕铁」(Osmunda Iron),可用于击絃乐器上的低碳钢(Low Carbon Steel)。因延展性较高,可做出直径小于 1mm 的琴絃, 此时最受欢迎的金属琴絃是黄铜线(Brass Wire)。

▲ 在游戏「艾尔登法环」(ELDEN RING)中出现的炼甲套装。(资料来源:eldenring.wiki.fextralife.com)

十六世纪时的小键琴(Clavichord)与大键琴(Harpsichord)仍使用铜线作为琴絃;到了十七世纪后半时,高音絃部分才逐渐转为使用钢絃(Steel Strings),也开始尝试制作硬度较高的高碳钢(High Carbon Steel)。小提琴的 G 絃开始有以铜线或银线缠绕的版本出现,但之后的提琴琴絃发展仍以在羊肠絃心外,缠绕细金属线以增加絃径所构成的缠绕絃(Wounded Strings)为主,并不是以钢为核心的「钢絃」。

▲ 一套供扬琴(Dulcimer)使用的黄铜线琴絃。(资料来源:folkcraft.com)

钢絃与新兴乐器发展

尽管钢制品与炼制技术要在十九世纪晚期才开始普及,但乐器匠师在其尚未普及至普罗大众前,便已毅然在新乐器设计中拥抱这种新材料;毕竟钢材的拉力耐受、弹性与寿命都远胜之前的自然材料。钢琴与空心吉他的发明是最好的例子。

钢琴

真正使用钢絃作为发声结构一环的乐器是钢琴。1709年,义大利大键琴制作家 Bartolomeo di Francesco Cristofori (1655-1731) 在佛罗伦斯梅迪奇家族的资助下发明钢琴。十八世纪中期开始,平台钢琴便开始使用具缠绕的钢琴絃(Wound Piano Strings)。最晚到十九世纪初期,较小型的方形钢琴(Square Piano)也开始在低音絃部分使用缠绕絃。

1826年,法国钢琴匠师 Jean-Henri Pape(1789-1875)开始使用韧性及塑性提高的回火钢(Tempered Steel)作为琴絃材料。1835 年起,钢琴的低音絃开始使用层叠缠绕钢絃(Overwound Steel Strings)以达成所需絃径。1854 年,英国缆线制造者 James Horsfall 获得钢琴絃线加热制程专利,日后的钢琴琴絃几乎都是由他更容易制造、能承受更大张力的「专利版本」(“Patent” Strings)高碳钢琴絃衍生。

▲ 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 Cristofori 式钢琴,问世时仍被称作 Pianoforte。(资料来源:metmuseum.org)

钢絃吉他

1842年,移居美国宾州的 Christian Frederick Martin(1796-1873)发明了位于吉他面板背后的 X 型力木架构(X-bracing),让吉他能承受更高的琴絃张力。这项新设计促成了民谣吉他/空心吉他(Acoustic Guitar)的发明,也奠定了日后空心吉他系以钢絃为主要絃种的结构基础。

▲ Christian Frederick Martin 先生最为人所熟知的肖像照。(资料来源:immigrantentrepreneurship.org)

C. F. Martin 于1833年成立的 Martin 吉他,至今仍是空心吉他的代表性品牌。于1902年生产的订制版00-21,是 Martin 推出的第一只钢絃空心吉他。1922年的2-17吉他,是首只量产的纯钢絃木吉他。1927年起,钢絃木吉他成为 Martin 的常规产品,羊肠絃版本吉他反而需特别订制。除了民谣与草根音乐外,钢絃吉他成为蓝调、乡村音乐等乐种也会使用的跨领域吉他。

▲ 陈列于 Martin 工厂中,于1842年七月制造的 Size 1 吉他,是目前纪录中最早採用 X-bracing 架构的吉他。(资料来源:wikipedia-C. F. Martin & Co.)

▲ 1922年或1924年制 Martin 2-17 钢絃木吉他。(资料来源:mightyfineguitars.com)

后篇将继续介绍钢絃的应用可能,特别是电吉他发声机制的应用。

撰文:江力平(江大)

琴絃发展史:核心材料发展(一)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