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超过百位音乐人联合声明!抵制使用「脸部辨识」技术的场馆

近期包括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成员 Tom Morello 与 Zack De La Rocha 在内的超过场馆超过100位音乐人发起一项串连运动,呼吁抵制所有使用「脸部辨识」(Facial Recognition)技术的百位部辨场馆,引起广泛关注。音乐用脸他们认为这项技术有滥用以及侵犯隐私的人联疑虑,希望透过抵制的合声方式,提高公众对议题的明抵关注与重视。

超过百位音乐人联合声明!抵制使用「脸部辨识」技术的场馆

这项串连运动由数位权益倡议组织 Fight for the Future 发起,制使之所以延烧起来,识技术是超过场馆因为美国知名场馆麦迪逊花园广场被爆出,一直有在使用「脸部辨识」技术。百位部辨根据《滚石杂誌》报导,音乐用脸场馆用此技术来识别向他们提起诉讼的人联律师,以阻止律师进入场馆。合声对此麦迪逊广场官方也承认:「我们禁止对我们提告的明抵公司所属之律师,进入场馆参与活动,制使直到官司结束为止。我们了解这项政策可能会让一些人有点失望,但我们无法忽视诉讼中的敌对关系。」

另一起引发争议的相关事件,发生在今年5月 Beyoncé 的威尔斯 Cardiff(卡地夫)演唱会,警方在场馆外执行脸部辨识,引发大众批评。警方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儿童与弱势群体、避免可能的犯罪,他们会列出监控名单,里面包含通缉犯、潜在嫌犯,若扫描到名单里的人脸,就能更快採取动作。虽然他们解释若不在名单上,生物辨识数据(biometric data)会马上删除、不会保存,监视器影像画面也会在31天后进行删除,仍然引发了个人隐私被侵犯的质疑。尽管可以作为打击犯罪的工具,但不少反对的声音担心,技术尚为成熟的机制,可能导致带有歧视的辨别标準,进而造成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被错误逮捕的机率提高,引发更多问题。关注隐私议题的组织 Big Brother Watch 也提出担忧:「现场脸部辨识是一种专制的大规模监控工具,就像把人们都变成行走的身分证。」

科技的进步总是快过文化层面的改革,在利与弊的权衡拉扯中,现在由音乐人、乐迷、人权组织组成的联盟,共同发起连署,抵制使用脸部辨识的场馆,呼吁在科技发展之余,个人的权利以及隐私权也需要被保护与重视,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吉他手 Tom Morello 与主唱 Zack De La Rocha,还有饶舌歌手 Boots Riley、摇滚乐团 Wheatus、庞克摇滚乐团 Anti-Flag、Downtown Boys 等百名音乐人都表示支持;美国多个小型场馆,像是布鲁克林的 House of Yes、洛杉矶的 Lyric Hyperion、华盛顿 D.C. 的 Black Cat 等;还有包括 Bonnaroo 和 Coachella 在内的40多个全球最大的音乐节,也被说服不会在活动或场馆中使用这项技术。

这类的辨识技术正在不断开发中,运用的范畴只会越来越广,2018年就有报导指出,Ticketmaster 母公司 Live Nation 正与研发脸部辨识的公司 Blink Identity 合作,尝试把电子门票与脸部辨识结合,购票者刷脸就能走入场馆观看演出,无需通过票口确认的步骤。看来要如何在科技带来的便利,以及道德伦理之间取得平衡,是现今不得不尽快讨论与完善规划的重要议题了。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Fight For The Future(@fightfortheftr)分享的贴文

文字整理:Emerald /乐手巢编辑部资料来源:NME、NME2、NME3、BBC、The Guardian

重返青春热血的社团时光,5月23日乐手巢杂誌 Vol.17 正式出刊: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7/

AI 有资格得音乐奖吗?葛莱美执行长:别指望我们会颁奖给机器人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