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代金曲

Ramp 是什么?关键历史进程与使用者代表(下)

Dominique Di Piazza、什关史进Hadrien Feraud 与 Henrik Linder

Ramp 是什么?关键历史进程与使用者代表(下)

出现在法国贝斯名家 Hadrien Feraud 与瑞典乐团 Dirty Loops 的键历 EMO 贝斯手 Henrik Linder 等人使用的乐器上的 Ramp,与 Damian Erskine 等人扩大 Ramp 安装位置与演奏面积的程使想法类似,但仍将拾音器与 Ramp 分开处理;可说是代表 Matt Garrison 使用法的延伸范例。

▲ Dirty Loops 的什关史进 Henrik Linder,与他配备了 True Temperament 特殊琴格系统的键历 Mattisson 六絃贝斯。

Hadrien Feraud 长年使用的程使 Ken Smith Burner 五絃贝斯上,除了介于两个 J 型拾音器之间的代表 Ramp 外,还加设了一块介于指板末端与前段拾音器间的什关史进 Ramp,但不同于 Willis 键历连接至指板末端的设计,Feruad 的程使 Ramp 保留了一小段让手指能直接接触到原有琴身表面的空间,而这段空间正好是代表贝斯手使用 Slap 技巧时的最常见位置。 

▲ 还没有进化成肌肉猛男前的什关史进 Hadrien Feraud,与因为他而在二手市场价值暴增的键历日厂 Ken Smith Burner 五絃贝斯;除了在一般位于两个拾音器中间位置装设之外,还加装了介于指板与琴颈拾音器间,程使但保留一小块空间,并以斜面收边的另一块 Ramp。

尽管使用 Ramp 与否根本不会影响他特殊而高超的演奏技术,但因参与90年代初 John McLaughlin 三重奏演出而声名大噪,且对之前提到的 Matt Garrison 与 Hadrien Feraud 等人的演奏有重要影响的法国贝斯巨匠 Dominique Di Piazza 的设计,可说是这种保留拾音器本身,但加大 Ramp 范围概念的极致。

在制琴师 Mike Sabre 与 Di Piazza 合作设计的新版签名型号贝斯上,除了装设其长年致力开发的「让有琴格贝斯具有无琴格贝斯音色」,遵循印度西塔琴(Sitar)作法完成的 Di Piazza Fretless Bridge 特殊琴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琴身上以枫木制成、染成蓝色、横亘所有可能演奏区域,但留下调整 Truss Rod 与拾音器空间的超巨大 Ramp。光是无法应付现有的 Slap 技巧,就无法评断如此的设计是否已是 Ramp 发展的终点;但 Mike Sabre 的设计与呈现,确实是目前所有 Ramp 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 Dominique Di Piazza 与他的 Mike Sabre 新版签名型号五絃贝斯,注意琴上那块硕大无朋,露出拾音器但几乎与其同高的 Ramp;其上的「无琴格效果琴桥」(Fretless Bridge)也是非常有趣独到的设计。

反向思考与新的可能性

在 Ramp 逐渐成为乐手习惯、且能善加利用的配件的演进过程中,对其实用性的质疑一直存在。如 Damian Erskine 曾表示:尽管使用 Ramp 确实能促成其能以较轻、更有效率、使用更多手指演奏;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他也在逐渐降低 Ramp 的高度,留出更多的琴絃振动空间,让演奏能更有动态,或是更有「呼吸」。

▲ 还在使用有 Ramp 的 Fodera 时的 Janek Gwizdala。

Janek Gwizdala 则是随着演奏态度的改变,逐渐放弃使用 Ramp 的贝斯演奏者。在21世纪初期刚崭露头角时,Gwizdala 使用的是几乎与 Matt Garrison 完全相同配置、包括 Ramp 的 Fodera 订制琴,但在不断更换合作制琴师的同时,Gwizdala 也逐渐提高絃高,改变 Ramp 的设定。在与瑞典的 Mattisson 合作时,使用两个极为靠近的拾音器替代了 Ramp;而到了最新合作对象、加拿大的 F Bass 时,Janek Gwizdala 已经完全放弃使用 Ramp。高端贝斯的代名词 Fodera 在 Ramp 的开发上起步较慢,但近年也提出令人折服的两项新设计。

出现在台湾之光甯子达的 Fodera Emperor 五絃贝斯上的 Half-Ramp,则将通常做到占满两个拾音器间隙的一般设计再切一半,只保留真正会使用到的区块,腾出的空间则能让琴絃有更多振动的余裕。

▲ 台湾之光阿达(甯子达)与他特别订制的 Fodera 五絃贝斯,注意其上只占据拾音器间一半空间的 Half-Ramp。 

2021 年,Fodera 公布了装在一只四絃新型号 Crescent 无头贝斯上的全新 Ramp 设计:只要用类似可变电阻上 Push/Push 的切换方式,用「按」的便能控制 Ramp 的举起与下降。比起可拆卸的 Ramp 设计,这样的作法提供了更快速的切换可能。实用性如何、对于音色或是拾音器拾取音色时的影响等,还有待使用者验证,但以设计来说堪称天才之作。至于秉持着相通概念,但安装至不同位置导致演奏方式改变,并以不同名称出现各种 Ramp 的「变种」衍生物,且待日后另行介绍。

▲ Fodera 的 Proprietary Ramp,提供了 Ramp 使用者新的思维与应用方式的可能。

结语

Ramp 的使用或许会完全改变既有的演奏概念与方式,相当值得一试。

在演奏者与制造商都认可 Ramp 必要性的今日,越来越多厂商直接将 Ramp 列为乐器初始设计中的一部分,或是提供加设 Ramp 的选项。将 Ramp 视为一种改装套件,直接制作贩售合乎某些特定型号乐器尺寸规格,无需修改便可直接安装产品的厂家也逐渐出现;特别是 3D 列印技术的普及,更容易找到或制作符合自己乐器规范的 Ramp 更是轻鬆容易。

但就现实来说,其实没有哪种设计是可以即装即用的:每个演奏者的演奏力道与方式都不一样,演奏习性与设定偏好也都不同。如同乐器的出厂设定在求平均表现的情形下,其实对每个演奏者都不适用一样;要能好好使用 Ramp,必须针对每把準备安装的乐器、及使用乐器演奏者的需求进行个别设定才行。

因此,如果使用预制的现成 Ramp,请务必确定其能在相当程度内调整前后的倾斜角与左右的高度差,同时表面弧度需与指板弧度完全符合。目前可见最好的设计,是类似 Ibanez Gary Willis 签名型号无琴格贝斯上的设计:在 Ramp 的四角各具一个可锁在琴身上铜制螺丝牙套的六角螺丝调整倾角与高度、Ramp 的表面符合指板弧度、底面具反向如船底弧度可往各个方向倾斜。如果现成的 Ramp 无法具有如此的调整度,且必须使用强力双面胶带才能于琴身上固定的话,那么无可避免地一定得根据使用者习惯做修改。要是真的得自己动手改,那么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直接自行 DIY 完成还更省事一点。

撰文:江力平(江大)

订阅乐手巢,周周更新器材节目:https://www.youtube.com/YSOLIFEchannel/

Ramp 是什么?关键历史进程与使用者代表(中)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