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资料

琴絃发展史:核心材料发展(三)尼龙与合成材料上篇

羊肠絃的琴絃缺点

琴絃发展史:核心材料发展(三)尼龙与合成材料上篇

钢絃的使用,与空心吉他的发展力木构造新结构的相辅相成,是史核二十世纪吉他制造业的重要发展之一;另一项便是尼龙(Nylon)琴絃的发明与使用了。这两项发明除了让吉他类乐器更被广泛使用与接受外,心材也让吉他类乐器在音色与演奏方式上更加泾渭分明:古典/尼龙或肠絃吉他与空心民谣/钢絃吉他,料发龙合料上再加上具备拾音器的展尼空心、半空心与实心电吉他,成材成为了吉他类乐器的琴絃三大分野,而这是发展二十世纪之前未曾出现的音乐场景。

至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欧洲的史核观点来看是1939-1945)结束前,古典吉他的心材高音三絃为羊肠絃、低音三絃则为绞细丝线(Floss Silk)为絃芯,料发龙合料上外绕羊肠或金属琴絃。展尼羊肠絃有着结实明亮的成材音色,但易受温湿度改变影响、琴絃制程缺乏精度而让成品极不稳定:絃径与结构的不一致常常产生错误的泛音、容易走音,也极易因摩擦琴格或演奏者的指甲而刮伤受损、音高準确性随着成品长度递减,絃长越长走音程度就越严重;较细的絃径(高音絃)的情况特别如此。绞细丝线絃芯的张力较低,要做到符合特定音高的絃径就必须缠绕到非常粗才足以承担适当的张力,好不容易做到适合的粗细时,过粗的絃径导致延音大幅衰减。在小提琴这样较短絃长且无琴格的乐器上,羊肠絃还算可以胜任,但放到具备造成琴絃损耗的琴格、有效絃长更长、琴絃必须承受张力更大的吉他类乐器上时,各种问题就被放大而造成演奏者的不便。

▲ 直到现在,古典吉他的琴絃安装方式仍然沿用羊肠絃时代的方法。(资料来源:fuelrocks.com)

Andrés Segovia 的抱怨

在奠定近代古典吉他结构设计的 Antonio de Torres(1817-1892),与近代古典吉他音乐之父,「吉他复兴者」Francisco Tárrega(1852–1909)之后,堪称二十世纪最伟大、在吉他音乐演奏各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西班牙吉他大师 Andrés Segovia(1893-1987)的想像,促成了尼龙琴絃这项吉他音乐产业界在二十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的出现。

▲ 青年时期的 Andrés Segovia。(资料来源:guitarsalon.com)

Andrés Segovia 并不是非常喜欢使用羊肠絃。他曾抱怨羊肠絃既容易断,又无法长期维持音準与共鸣的不稳定性,使他在演出时倍感压力。直到开始使用德国厂牌 Pirastro 的制品后,他才觉得终于找到能用的琴絃。1924年左右,他与德国制琴师 Hermann Hauser 开始合作,并借由熟识 Pirastro 的 Hauser 的引介,三方开始联合发展出絃径更一致、更耐用的产品。这些改良过的 Pirastro 羊肠絃不但大卖,也间接促进了古典吉他演奏的流行与 Segovia 本人的声誉。

从1936年西班牙内战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Segovia 移居到南美洲乌拉圭 Montevideo。因为战争与距离,到二战接近尾声时,他的琴絃库存已几乎消耗殆尽。战后的1946年,在一场于纽约举办的耶诞聚会中, Segovia 遇到了时任驻美英国使馆的顾问 Charles Lionel 将军。在听完他弄不到絃的牢骚后,将军建议他可以找自己在美国 DuPont 公司的朋友讨论看看,一种叫尼龙(Nylon)的新兴化学合成材料,或许可以拿来作为吉他高音琴絃的代用品。

Segovia 与尼龙絃的诞生

尼龙是由碳、氢、氧和氮所组成的聚醯胺(Polyamide)缩合聚合物(Condensation polymer),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人造的纤维材料,1935年2月28日由 DuPont 的天才化学家 Wallace Hume Carothers(1896-1937)发明。1938年,尼龙从作为牙刷刷毛的材料开始逐步实用化,并在1940年后成为丝袜与钓鱼线的主要材料。二次大战时,从降落伞开始,轮胎、帐篷、绳索等军事物资都开始使用尼龙制造。

▲ 1940年代,DuPont 公司宣传尼龙制女用丝袜的平面广告。(资料来源:classic alguitar magazine)

从 DuPont 公司获得试样的 Segovia 形容以尼龙制成的高音琴絃有着清晰、但带着些许金属泛音的音色,与羊肠絃极为不同,让他的吉他「宛如新生」。同样在1940年代,纽约制琴师 Albert Augustine(1900-1967)也开始实验从军需品店弄到的尼龙材料作为琴絃使用的可能。身为双方的共同友人,《Guitar Review》杂誌的总编辑 Vladimir Bobri 促成了两人合作开始发展尼龙制吉他絃。借由 Segovia 的协助,Augustine 终能克服金属泛音的问题,制作出较为理想的吉他琴絃。DuPont 并没有因为吉他大师的参与而被说服开闢吉他琴絃的生产线,但至少有持续提供尼龙材料给 Augustine 研究。在确定尼龙亦可取代绞细丝线作为低音琴絃的絃芯后,Augustine 终于研究出一系列的打磨抛光流程,能让 Segovia 满意,由 Albert Augustine Ltd. 生产的尼龙古典吉他琴絃终于在1947年诞生,永远改变了古典吉他产业与生态。

▲ 讨论尼龙琴絃的 Albert Augustine(左)与 Andrés Segovia(右)。(资料来源:classic alguitar magazine)

撰文:江力平(江大)

重返青春热血的社团时光,5月23日乐手巢杂誌 Vol.17 正式出刊: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7/

琴絃发展史:核心材料发展(二)钢絃下篇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