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资料

专访艺术家黄杰 Jay Huang:谈论全新个展「Living in the Dream」是梦境与现实的暧昧边界

你有没有想过,专访展为什么我们总是艺术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却常常忘记做梦的家黄杰J境现意义?在台北东区繁华街廓中,艺术家黄杰 Jay Huang 的论全粉红色温室正悄悄绽放,里面种植的暧昧不是花朵,而是边界一个个关于梦的寓言。这场名为「Living in the Dream」的专访展个展,看似是艺术一场逃离现实的白日梦,却道出这个时代最深沉的家黄杰J境现省思。

专访艺术家黄杰 Jay Huang:谈论全新个展「Living in the Dream」是梦境与现实的暧昧边界

逃避虽可耻,论全但有效

从会计系双二一的暧昧挫败,到艺术创作者的边界蜕变,黄杰的专访展故事像一齣你追我逃的成长剧本。「那时候我叫室友拉着水管,艺术从三楼爬到二楼,家黄杰J境现就为了躲避来找我的父母。」回忆起那段荒唐的日子,他笑得很释然,那是一种经历过暴风雨后才能拥有的从容,这个曾经逃避现实的大男孩,如今也能够面对过去的自己:「那时候我也不敢回家,家人的反应非常激烈。我逃避了一阵子,但最后还是得回家面对,到底接下来该怎么办?」在那段浑浑噩噩的日子里,黄杰像一颗被埋在土里的种子,既看不见阳光,也失去了方向,但正是因为低潮,才让他能深刻体会那种还没找到方向时的徬徨与无助,还有那股「逃避虽可耻,但有效」的违和感,他说:「当你真的经历过,你就能很清楚地分辨出,一个人是真的在追求梦想,还是只是在逃避现实。」

「以前我对周遭很漠不关心,带着有点愤青的心态。」黄杰回忆道:「那种心中的愤怒感,现在想想其实是自卑或不足,因为对未来没有方向,所以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这段挣扎的过程也促使他开始思考,要如何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因此艺术创作成为了他探索的方式,也是他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他说:「我开始去听不同的新闻评论,去看每天的时事变化,慢慢地,我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种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让他的作品逐渐从单纯的个人情绪表达,转变为对社会现象的深度观察。

延伸阅读:易碎!请小心轻放:专访本质系艺术家黄杰 Jay Huang 的表象世界,直捣情绪的草莓硬核

在创作的过程中,黄杰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我不需要去模仿谁,也不需要符合别人的期待,重要的是真诚地表达。」这种态度,或许正是他能够从挫败中站起来,并在漫漫路上找到自己位置的关键,通过艺术创作,他不仅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更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用自己的作品诉说着关于成长与突破的故事,在他充满缤纷色彩的天马行空温室里,为每一件作品种下一颗名为梦想的种子。

Dream or Reality?

但若有一天,种下的种子没发芽呢?2022 年,黄杰举办了人生第一个个展「WHO FKN CARE?」,跟世界宣告这个看似摆烂却顽强的草莓人宇宙将闯入现代人的日常;2023 年,他将大家的目光拉回了草莓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人们活在光线亮丽背后的复杂情绪,用自己的方式为「EMO」这个看似负面的词语用更直面、中性的讯息传达给大众。现在,时隔将近一年的时间,他再次带着建构了2024年的全新系列和作品登场,以一种「躺平」的方式登场。

在位于东区小巷弄中的艺术空间奇想会 Whimsy Works,黄杰个展「 Living in the Dream」被精心打造成一个半开放式的温室,自然光线穿透天窗,在粉红色的墙面上形成斑斓的光影。这时好奇地问,总是习惯将自己的展览空间设计成一个独立温室的黄杰,这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和巧思?他笑了笑摇摇头:「空间即是温室。」因为展览场地一楼正巧有一扇对外窗,与人来人往的行人形成对比,所以这次没有特别在装置上多做点缀,而是透过空间与作品呼应,成就了艺术。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12/COJK0628-80x60.jpg) 0 0 no-repeat; }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2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12/COJK0656-80x60.jpg) 0 0 no-repeat; }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3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12/COJK0655-80x60.jpg) 0 0 no-repeat; } 1 的 3

绿狗登场

走进「Living in the Dream」的展间,标誌性的草莓人偶或睡或卧,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状态,不仅如此,在这次展出的15件作品中,可以发现除了标誌性的粉红色调,黄杰更大胆启用了不同于以往的色彩,以及试图扩展草莓人的世界观。像是这次的主视觉,那只特别引人注目的绿色小狗——「We Care」,而这次带来的新成员其实也早有预谋。黄杰跟我们分享到,绿色小狗 We Care 的灵感来自画家周春芽于 1995~1997 年间开始创作的《绿狗》系列,但他却为牠赋予了完全不同的诠释:「这只看似关心一切的小狗,其实只会吃喝拉撒睡。」他说:「当你看到角色时,你会试图想了解他想传达的故事是什么,但我认为,有时候艺术不像理论那么要求严谨,它可以是轻鬆的、直观的感受。」或许很多事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存在于当下,并没有什么好解释、催人落泪的故事,这样的反差背后,是否也暗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荒谬?表面上我们都说着「We Care 我在乎」,实际上却可能只是一种表象的关心?

不发芽的种子,最温柔的抗争

和黄杰聊起这次展览的作品有什么共同语言时,他说:「像是种子撒在土里,却一直闷闷的、发不出芽的感觉。」黄杰在过去一年的创作时间里,他观察到不论是自己或是大环境的氛围,都有一种暧昧且模稜两可的感觉,这种意象不仅反映了无可奈何只能「躺平」状态,也道出了许多年轻人面对未来时的困境。同时也传达出「Living in the Dream」的核心理念,「我一开始创作想到躺平,但后来觉得做梦比躺平好一点,因为脑袋还在动。」黄杰更进一步解释了他对「梦」的理解:「梦想是需要被实践的,而睡觉做梦虽然表面看来是静止的状态,但你知道自己的思维还在流动,这种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证明。」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却也一语道尽了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也曾多次在梦与现实之间摆荡,以「做梦」的形象,最温柔的方式,诠释这个时代的挣扎,正如黄杰所说:「很多人活着,但像是在做白日梦,并不是真的跟大环境或是整个世界连结。」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或许正是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的关键。

艺术有标準答案?

在艺术创作这条路上,黄杰从自身出发,以诙谐幽默的草莓人带领观者一起思考人生,他说:「我有时候在想,当一个社会议题的热度退去后,它并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被新的话题所掩盖,那这些被遗忘的议题背后,是否还有人在关心?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存在?」正是这样的观察,让他的创作不再停留于表面的视觉呈现,而是深入探讨人性与社会的本质。就像面对「艺术是否有标準答案?」这个永恆的议题时,黄杰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我觉得艺术是创作者透过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就像评论一样,有人说得精準,有人讲得似是而非,永远没办法说哪个是绝对的解答。」这种开放而包容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生命的态度上:「我就是我,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刚好工作是做艺术创作而已。」黄杰将艺术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非高不可攀的殿堂,因此他希望每次的作品都能保持最纯粹的创作初衷,直观、有效率,且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当被问到对年轻创作者的建议时,黄杰并没有给出老生常谈的答案,而是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跟科班生比起来,创作时间相对晚了很多。」正因如此,他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方法:「先把每一次的创作做好,把握住每个机会,再去寻找下一个可能。」这种自在的态度,也和他对未来规划的想法不谋而合,相较于制定宏大的计画,黄杰更倾向专注于可能性,「重要的不是宣告要做什么,而是把创作方向想清楚,然后等待适合的机会。」当然,这种耐心的等待,并非消极躺平,而是一种积极地蓄势待发。

做梦比躺平好一点

聊远了,回到一开始丢出的「但若有一天,种下的种子没发芽呢?」的疑问上,当种子迟迟不发芽时,我们是选择躺平还是继续做梦?黄杰的答案就藏在「Living in the Dream」展览中——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或许我们都需要一个粉红色的温室,一个粉红色的梦境,但在向外追求的同时也别忘了保有思考能力,因为「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不断探索和分享的过程」。

从逃避到面对,从愤怒到理解,黄杰最终在艺术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不正是一种最温柔的反抗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思考、成长,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即使种子还没发芽,至少心在跳动,思绪在流动,这或许就是艺术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忘记做梦的意义。

Editor / Jonathan TsengAuthor / Edna LaiSpecial Thanks / Jay Huang

文章转载自:TRENSSE

👻抓!「妖」寿好听的鬼音乐,拜请乐手巢杂誌 Vol.21https://lihi.cc/SLcIn

Coachella中的梦幻展间:Calvin Klein小屋进驻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