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专题

捕捉音乐的身影-The 1975的霓虹灯光

捕捉音乐的身影-The 1975的霓虹灯光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捕捉乐团The 1975,团员们自13岁组团,音乐影-历经分分合合、身e的灯光曲风更迭,霓虹不停地改变,捕捉同时也代表着不断进化,音乐影-这也反映在他们端出来的身e的灯光专辑作品上。这里说的霓虹作品,指涉的捕捉不是歌曲,而是音乐影-专辑的艺术设计。The身e的灯光 1975的最新专辑 I Like It When You Sleep, For You Are So Beautiful Yet So Unaware of It, 由老搭档-艺术总监Samuel Burgess-Johnson与摄影师David Drake再次操刀,以霓虹灯排出曲名,霓虹再由David捕捉瞬间的捕捉影像,但如果认为这只不过是音乐影-一场排字游戏,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身e的灯光

这并非Samuel Burgess-Johnson、David Drake与The 1975的首次合作,事实上,Samuel Burgess-Johnson正是The 1975主唱Matthew Healy的室友,于公于私都有密切关系,也因为这多了这一层友谊关系,让合作更为顺利,Samuel在访问中也自承,与朋友或是认识的人合作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这些人比较不会因为他的强烈主导欲而不满,也比较容易一起把概念实现。

「霓虹灯」是The 1975最近几次作品中,很重要的视觉印象。不仅仅用在专辑上,就连演唱会海报等相关产物,也使用霓虹灯作为表现方式。问到这个点子从何而来?David Drake表示,在首张LP之前,他们想借着照片表现Logo的样貌,于是就以一个发光长方形表现。而Dirty Hit(The 1975所属唱片品牌)与团员们都很有创意,也对音乐衍生出的相关作品相当注重,于是后来这个创意就延伸成为:「这次来拍真正的霓虹灯吧!」。

要使用霓虹灯表现曲目,不单单只是排出歌名而已,最重要的,是运用这些媒介去表现影像中「听不见」的氛围,甚至传达歌曲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在这些影像中,常常被观赏者忽略的「地点」,其实埋藏了创作者的密码。据David表示,团员们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每个地点,有的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或私人的意义;有的则较为概念性,后者对创意团队来说,有比较多的自由与弹性去选择地点,也能更进一步去思考抽象与影像上的连结。不管怎么说,David坦言,The 1975算是少数相当重视影像与音乐关系的音乐人,因此绝不能忽视他们除了音乐创作外,其他的艺术作品。

当音乐的取得大部份来自线上,以往「不只是包装」的专辑封面,现在与音乐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Samuel指出,专辑封面是音乐人的「声明」,是表达他们或是音乐想如何被理解的一种方式。所谓一个「好的专辑封面」,定义与十年前已大有不同。对主流音乐人来说,是表现身份与认同。品牌的一致性相当重要,能够与现有的粉丝们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更能借此吸引新的乐迷。而对比较小的艺人来说,Samuel认为,专辑封面应该要更大胆、独特,并更具表达性。

The 1975专辑中呈现的影像看来直接简单,其实是幕后费尽心思的结果。连制作过程也非易事,跨地域的拍摄、霓虹灯等器材的搬运、是否有电力,还有当地的天气状况,都曾经成为拍摄过程中的噩梦。成就一张专辑不仅仅是音乐而已,其中的照片、文案、设计等,也是表达概念的重要配角。而当影像因为音乐完整了自身的意义,音乐也因为有了这些影像而能在黑暗中兀自发光。

文字:Aggy Cheng

Source: BJP-online, creative review

Images: BJP-online, creative review, samuelburgessjohnson.com

http://samuelburgessjohnson.com/

延伸阅读:潮流蜕变外挂摇滚新乐种-乐团The 1975登Summer Sonic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