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郑兴花3年造出《盆地》之旅:「抵达哪里不重要,重点是挖掘内心的过程。」

12月的郑兴造出之旅重重台北阴雨绵绵,收伞步入亮晃晃的花年咖啡厅,已就坐的盆地郑兴起身相迎,去年因疫情以视讯形式进行专访,抵达点挖如今首次线下见面,掘内有种熟悉而新鲜的过程奇妙感。带着甫发行的郑兴造出之旅重重《盆地》睽违3年回到台北,郑兴明显消瘦不少,花年笑称制作专辑耗费不少心力。盆地如此呕心沥血之作,抵达点挖确实在这个冬天,掘内为台北这块盆地盛上满满温暖,过程满足每个等待已久的郑兴造出之旅重重期盼。

郑兴花3年造出《盆地》之旅:「抵达哪里不重要,重点是挖掘内心的过程。」

走过盆地边缘,花年留下记忆与歌声

相约在山海工作室咖啡厅,盆地温和的空间气氛让人放鬆,咖啡香扑鼻,店内一隅摆满的黑胶蒐藏更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席间还有店猫花生不时掠过脚边游蕩,爱动物的郑兴笑着说,父亲家也养一只橘猫,自己这一、两年定居成都,则养了叫秋菊的狗,顿时挂念起来,翻出手机里秋菊在宠物旅馆玩乐的照片跟大家分享。「养狗了嘛,现在出差在外面都会牵挂,希望早点回去,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情感又多了一点。」

郑兴丰富细腻的情感由此看出端倪,辗转发生在不同城市与空间,关于想念、回忆的种种最后都化成一首首歌。全世界受疫情阻挠的前几年,他创作力丝毫不减,去年发行 EP《哪里都去不了,就想念起你》,这次端出第三张专辑《盆地》,更是继2020年《眼泪博物馆》后,酝酿已久的「空间诗学」第二部曲,场景从封闭室内,拉到更开阔的户外场域,继续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被记录的情绪。高山、盆地、飞鸟、湖泊、星星⋯⋯《盆地》里的意象清晰,音乐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美景,郑兴想借此诉说的也很鲜明:「这张专辑有很明确的倾诉感,不是跟自己对话,就是和某个人对话,不是要带领大家游览高山、湖泊,而是希望透过这些歌曲、情境,让人感受我在这些地方的思考与体会。」

生命中有很多偶然,2022年郑兴在成都一次雨夜,听计程车司机聊到因盆地地形,时常半夜下雨、一早放晴,让他想起曾居住的台北也是盆地,就这么串起异地回忆,以及在其中发生的故事,感性的触角就此延伸:「盆地也象徵大家这三年来经历的停顿与空白,就像生命的一块盆地、低谷。现在走过来了,生活回到原本的状态,但三年留下的痕迹,还是存在我们的生命里。」

3年里发生的事情很多,郑兴回忆2021年因疫情,台北的同事无法从旁协助巡演,大大小小的事似乎都得独自面对,他备感压力、陷入低潮,行经南京的玄武湖,于是写下充满感性的〈日落玄武湖〉。不难发现郑兴擅长寓情于景,近期忙于专辑制作与宣传,他难忘前阵子到四川西部的雪山旅行,雪白山景、遍地氂牛,当时正好拿到〈抵达之谜〉第一版编曲 demo,由鲸鱼马戏团的李星宇担纲编曲,将歌曲的山顶、荒岛等意象,与流洩的黑管、钢琴声响紧紧交织,让在高原壮丽景象前的他,大大慑服于视听交融的感动;就连在山上产生的不良生理反应,都激发他写了另一首〈高山症〉,「在海拔很高的地方经历那些症状,就跟一段不健康的关系很像,当你摆脱后,就会有种重生、活过来的感觉。」

贝森朵夫钢琴、斑鸠琴!严选烹调的音乐食材

源于亲身体验,所以更触人心弦,郑兴把握各种感官经历,用不同角度,成就令人深刻的歌曲。既然抽身远游难成行,那就享受生活的细节吧!说起疲劳的制作过程,郑兴依旧讲得生动,打开他更活泼的一面。《盆地》郑兴这次找来首张专辑的混音师李马科,共同担纲制作人,为此常造访在广州的小洲录音室。访谈正值晚饭时刻,话题竟不知不觉聊到食物,他与经纪人一搭一唱,充满兴致地分享美食照,「录完音常跟制作人去吃饭,他会带我们去他私藏的餐厅,广州的清远鸡很有名,有去吃像打边炉的『鸡煲』,鸡肉很鲜美还会放鲍鱼之类的;录音室旁还有间好吃的『烤乳鸽』,其中的煮鸽子汤也很鲜!」善于料理的李马科还常準备食物和众人分享,有次带了从欧洲买来的火腿、起司,并切梨子搭配,非常讲究又美味,让郑兴印象深刻。

「我觉得做料理也很像做专辑,编曲跟混音的过程,有点像拿食材回来烹饪、调整各方面调味的比例。编曲人拿到词曲 demo,也像拿到完全不加修饰、生的食材,要选择用什么样的配器、编排、和弦。」在拥有丰富器材设备的小洲录音室,获得很多帮助,其中最令郑兴感动的,是李马科的友人免费出借昂贵的贝森朵夫钢琴。「钢琴主人说,希望钢琴发挥价值,在一个录音室作品里面,被记录下声音。」因广州气候潮湿,他们小心移到录音室后特别调音,并邀爵士钢琴家邓亚蒙,演奏专辑内所有的钢琴声响。

器材方面下足工夫,郑兴分享每次录制,李马科都会有大概的想像,然后开始「排兵布阵」:「今天先录哪一首,就想好用哪一把(器材)这样。我认为这次专辑的节奏组,鼓和贝斯跟过往的专辑相比,真的有做到突破,有很完整的听感。」歌曲也加入多元乐器增色,例如〈抵达之谜〉运用黑管,〈盆地〉一曲还用了「斑鸠琴」——郑兴开心指出,这是向单曲制作人锺潍宇提出的愿望,最后如愿达成:「〈盆地〉讲到很多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际遇、飞行的状态,我觉得跟鸟类很像,如果有斑鸠琴的音色出现,好像会给大家一些想像的空间和画面。」

细看与郑兴悉心烹调这块《盆地》的制作阵容,一字排开相当豪华,歌唱方面,找来陈秀珠老师协助配唱,开发郑兴更多声音潜能,像是加入 Shuffle 元素的〈高山症〉,是他没有尝试过的曲风,在指点下发挥带出律动的情绪;充满转音的〈抵达之谜〉,甚至受老师建议用较高的 key 演唱,挑战成功让他很有成就感。〈天桥〉编曲上,郑兴则首度与韩立康合作:「〈天桥〉是接在〈麻雀去哪里了〉后面,他甚至把〈麻雀去哪里了〉听完后,去考量、想像如何衔接,非常用心。」郑兴说,跟许多音乐人合作其实都相当于满足自己的愿望,他们也真的投注很多心血制作,非常感动。

音乐至此已散发十足的香、尝起来有滋有味,郑兴找来曾合作〈眼泪博物馆〉MV 的导演姚国祯,为这次专辑拍三部 MV,可谓让《盆地》色香味俱全,特别的是,三部 MV 的时间设定,正好对应郑兴三张专辑发行的年分,并可串成完整故事,让乐迷能一再玩味,其中人事物的相遇、追寻与最终抵达之谜。

麻雀去哪里了?关于那些抵达之谜

犹记得沙林杰的那部《麦田捕手》,主角总执拗地问:「在湖水结冰之后,湖上的鸭子都去哪里了?」郑兴《盆地》的〈麻雀飞去哪里〉,隐隐给人相似体会,「迎着风 飞越不存在的人海缓慢地练习/从此爱上什么 遗忘什么 平凡而美丽/原谅我最后的好奇/麻雀飞去了哪里」看似事不关己的问句,带有冬日的孤寂、自我的反省,却也是提问者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疑惑,想像彷彿飞鸟般展翅前行。于是从头播放《盆地》,歌曲将带领听者扪心自问,我到底想往哪里去?

郑兴放下手中的咖啡,细腻解释起专辑架构,透露最早的一批 demo 中,最后没被换下的,只有开场曲〈麻雀飞去哪里〉与压轴曲〈抵达之谜〉,在制作的这几年边写边磨,才走出《盆地》的轮廓。「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这两首歌好像从一开始,也在冥冥之中形成一个执念,形塑了这张专辑。」「〈麻雀飞去哪里〉歌词不断提出疑问,经历一整张专辑的寻找探索,你待在原地也好,高山、湖边也好,最后一首〈抵达之谜〉,好像要揭晓抵达的终点,但其实歌曲也没给出最终答案,是一个开放式、未知的地方。可能具体的终点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整张专辑中,挖掘自我内心的过程。」

「多年后终于回到这里/盆地已经长出了森林/航线有高就会有低/别害怕/颠簸成就这次飞行」——郑兴〈盆地〉

这次久违来台北,忙碌的工作行程之余,郑兴笑称很想吃药炖排骨、盐酥鸡和滷味,已早早逛过饶河夜市,还反过来推荐大家高记水饺、施家麻油腰花等超在地美食;也想再访6年没去的花东。明年1月19日、1月21日在台北和高雄各有专场,他满心期待能与好久不见的乐迷相会,接下来希望能多留点时间,慢下步调走一趟旅行,激发更多灵感发生。「希望下一张专辑不会等太久!」

郑兴一字一句说得温和、轻鬆,蕴含在专辑里的情绪与努力,却透过音乐开展一片惊人而广袤的盆地。每个人都有需要跨过的低谷,还要走多久才会抵达终点?或许郑兴的音乐能陪伴你,在寻找路途,挖掘内心、享受经历,届时从盆地边缘回头再看,那片荒芜已然开出茂盛森林,心中罣碍想来便也释然。

 

在 Instagram 查看这则贴文

 

郑兴 Xing Zheng(@zhengxingsongsong)分享的贴文

撰文:林子涵 Emerald图片来源:郑兴、好的秋工作室感谢场地提供:山海工作室 What’s LIFE

🌛感受灵感不寐的音乐脉搏,乐手巢杂誌 Vol.18 「午夜台北」出刊: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8

专访|郑兴《哪里都去不了,就想念起你》,思念但不耽溺的真心告白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