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资料

老闆,我要买这个!乐器行的跨时代经营与观察(上)

你的老闆第一把乐器是在哪里购买的呢?学生时期都习惯到哪间乐器行呢?由台北金蚂蚁乐器的蔡老闆与小菜、宛伶乐器的乐器老闆 Nick、大鼻子乐器的代经店长 Ivan 以及又昇乐器的老闆张智宇、店长张耀仁与店员王骏宜,营观从乐器行的察上视角,分享乐器行生态、老闆与对新手和学生们买乐器的乐器观察,谈谈乐器行在不同时代的代经定位、人与人的营观连结以及回忆。

老闆,我要买这个!乐器行的跨时代经营与观察(上)

Q1:乐器行在不同时代与新手客群互动有哪些差异?

金蚂蚁:以前我们能做起来是察上因为口耳相传,靠信用和技术,老闆无形地做广告,乐器是代经偏比较被动的经营方式。网路资讯兴起的营观影响是一体两面,大家在挑选上还是察上都看个性,有些客人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就可以很快地做出决定,有些人反而因资讯量太大,变成选择障碍。差异的部分体现于,以前客人可能是拿着杂誌来买东西,现在就是拿手机来买从网路影片看到的器材,还有客人会直接丢一首歌,说想要找相对音色的效果器,那就很考验我们的能力。而客人看网路资讯大多只能略知一二,我们反而喜欢客人是懂的来,介绍起来轻鬆,互动更方便。

宛伶:现在网路发达,大家知识水準都比以前高,会问得比较仔细。以前不太会有人问说,这是什么木头?它是哪里做的?可是现在十个里面,大概有三、四个都会问这些问题;或是看木吉他就知道,这个是台湾品牌、但是在越南做的⋯⋯可能都已经在网路上爬过文,他们来只是要听你的建议。那我们就是照专业角度告诉他,你的预算适合哪些东西、试琴与讲解。

大鼻子:近年满常遇到客人说:「我在网路上听到 XXX 说了什么什么」有管道能做功课,我觉得不是坏事,但乐器毕竟是要拿在手上、实际弹奏,才会知道适不适合,可以的话建议到乐器行亲自逛逛,店员看起来很兇不用害怕,他们通常都很和善的。

又昇:以前会有比较多客人来店里逛,但现在满多人会看 YouTuber 推荐特定产品而过来,年轻的客人主要会找 CP 值比较高的东西,像是 NUX 这些品牌的产品,直接进来锁定目标的多很多,有做功课来逛的新手大概有两成吧!他们可能在网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来店里看,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示范给他们看,让他们多了解。

Q2:科技发达时代,对乐器行是否带来冲击?经营上有哪些调整与应对?

金蚂蚁:二手市场跟网路普及是真的会影响正常店家,因为可能有仿冒的风险,也不能现场试,要很小心。虽然冲击满大,但我们是以新品为主的店家,而二手拍卖是另一个网路销售市场,所以我们不会把它想得很严重,反而能参考二手市场的收购趋势,去观察近期流行的东西,进而思考自己的店有哪边没有做好。经营上面的调整,除了持续 follow 新产品,也顺应时势题材,把相应的品牌和产品线拉出来做介绍,推出 demo、整理成懒人包让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促销也还是会持续进行,最新的想法是将过季品的销售结合义卖或公益捐款。

宛伶:我觉得还好,因为基本上会买二手的就会买二手,会买新的就会买新的。我们主要的应对就是把我们新品的售后服务做好,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技师。推广方面,我们店从早期开始就比较不会一直宣传乐器行,而是「人」。客人可能觉得店员琴弹得好,就会找他在的时间来,店员的向心力也会很好。网路也是从 Facebook 开始,我爸把店交给我后,基本上就是我全权负责,我比较可以直接做我想做的事情,不会有世代隔阂。

大鼻子:我觉得利大于弊,像是这时代满难买到烂乐器,第一个原因是工厂的机器精準度进步;再来网路发达,若做不好很快就没办法做下去了,连带价格也变透明。网路二手拍卖的影响倒还好,每个时代都有二手拍卖,以前像当代论坛,现在像 Facebook,乐器行偶尔也有客人拿来寄卖,不过如果新手不太能辨别状况好坏,可能有买来问题一堆的情形,要评估一下。我们老闆满早开始经营网路,从当代论坛、露天、Yahoo!拍卖,到近几年我们的官网。社群媒体经营也是必要,毕竟现在了解东西一定是先 Google 或到 Facebook 去找。

又昇:我们一开始就有做网拍,其实主要不是想一直把东西卖出去,反而有点像广告的性质。现在进货我们会进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如果大家都卖一样就只能比价格,南部人口少,不好做。我们的客人范围除了台南,还有高雄到台中,有时候北部来的客人也真的是为了要找只有我们有卖的产品。另外,新手还是会比较喜欢新的东西,真正买二手的反而是比较资深的玩家。

Q3:学生还常常泡在乐器行吗?

金蚂蚁:来这边的不外乎是附近建中、成功、北一女的学生,二十、三十年前的社团跟我们互动比较热络,因为他们非常相信我们,只要社长或是干部认为我们的品质 OK 就直接决定。现在一个社团可能会同时跟三、四家买,学生也变得比较会货比「八」家,但紧密程度也都还不错,有的是整个社团一起来,有的是干部先跟我们接触再带学弟妹来;有时候他们买一些小东西就会倒一杯水蹭在我旁边聊天或试琴,还有很多学生客人是从国中就认识,到现在已经大学还常带女朋友来,每次都不同人!

宛伶:我们有带五间高中院校的社团,通常比较熟的可能会是社长,或是处理比较多事的那个人。不过还是要看那一届的人跟你合不合,毕竟就也是「人」嘛,会熟的就是会熟,不熟的就还是不会熟,有满多学生可能是六点的课,待到十点才走,像之前莺歌高职有几届就跟我满好的,还一起打电动、打《传说对决》。土城店是补习班类型,他们的氛围可能会再更紧密一点。

大鼻子:我们家带满多间高中生社团:明道、卫道、明德⋯⋯大部分是我同事跟店里的老师去。我刚踏入这个产业时,常有学生族群来问:这个效果器怎么用?什么东西怎么调?但中间有一阵空窗期,近几年就明显有回来的趋势。不分年代,都会有高中生偶尔没事来晃晃,现在可能高中生一开始接触社团,会在网路上做功课、先到乐器行看,再来填团购单,比起完全没有了解,直接凭一张纸去选要买什么乐器,这样满好的。

又昇:又昇乐器自己有经营教室,不过以前的学生,就是那些现在大概三十岁的那个世代好像比较常待在这里,可是现在的学生比较不会,可能下课就是玩游戏之类的,老师反而比较常留下来试玩器材。

採访:Anita、熊、傀儡文字整理:Anita、Emerald、Yuki图片来源:熊、傀儡、宛伶乐器

本文收录于乐手巢杂誌 Vol.17「器材大声公」单元。乐手巢杂誌全台索取地点:https://bit.ly/421RFyL

乐手巢杂誌 Vol.17 出刊》学长姐来了!和音乐人一起重返青春热血的社团时光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