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有意识地感受到体验!专访 INCEPTION 启艺执行长暨策展人 Ocean Liang :「策展人就像是思想家」
从恐龙展、让观人像The众有专访展人 Beatles 展、玩具展,意识艺执到北流音乐中心开馆档期「唱 我们的地感歌:流行音乐故事展」,有商业铺陈也有文化任务,受到思想展出性质也许不同,体验相同的行长是一张张叫好又叫座的成绩单,让 Ocean Liang(梁浩轩)与其一手创立的暨策 INCEPTION 启艺,成为台湾最富盛名的策展策展单位之一。投入策展十年,让观人像Ocean Liang 怎么看待策展这件事?走进他位在信义百货战区微风南山里的众有专访展人 p/zzzz 艺廊,听他与我们分享关于策展、意识艺执关于艺术、地感关于未来的受到思想那些擘划。
策展,体验是一种思想传达
近来在艺术圈里,策展人(Curator)似乎成为显学,不过相较于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等于大众印象中色彩鲜明的职业,对于「策展人」扮演的角色仍停留在表层理解、穿凿附会。「策展人起初源于博物馆,是为博物馆管理展物内容并进行下一档展览的规划拟定。从展出作品的选物、商品规划、赞助媒合、空间布局,这些都属于策展人的角色或专业,」Ocean Liang 先帮策展做了定义,接着提到:「经历了这些年,这个文化发展到现在,『策展』意义已经更广。从我创业至今做策展大约十年时间,现在的我会把策展人定义成思想传达者。」
在他的观点里,策展人是思想家,把想法传递至任何载体,展览是一种、音乐会也是一种、线上线下的体验更是一种。任何载体都要回归到这位思想家能不能用他的话术、用他的语彙讲一个别人听得懂,并且赋予创意性、具备艺术性的故事让大家理解。若以三个词彙形容 INCEPTION 启艺的策展作品,除「体验」、「声音」两大必备元素外,Ocean Liang 说,最重要的是「神奇感」,希望能带给观众难忘的 magic moment!
文化本身应该就要有商机,商业本身应该具备文化底蕴
当思想传递成为经营的日常,展览须以商业、抑或是文化为导向?是策展人时常面对的课题,而 Ocean Liang 的见解令人出乎意料:「我们看欧美国家,所谓传统八大艺术类型包括绘画、电影,或多或少存在着为商业服务的性质。比如,『电影』就是一种娱乐兼具经济模式的产业,以好莱坞为例是如此,音乐、艺术亦是如此。所以,在看待不同议题时,我并不会觉得这件事情是文化或者是商业,两者应是相辅相成。」
「我们在策展时面对的议题非常多,如果只是把客户给的直接展现给观众,那就没有策展的必要。我喜欢弹吉他,若把策展比喻成一种『效果器』的话,它让展览发出更棒的声响。」将所有元素内化,调整筛选后成为能提供给公众看见的最佳状态,彼时呈现出偏向商业还是文化面向,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
音乐属于大众,但音乐展览却是小众
艺术作为反映时代的产物,音乐在词曲间展现当下人们的生活,后人透过作品解读过去时代背景,像是60、70年代的反战、反体制、反文化色彩,即充分展现于当时的音乐之中。如2015年「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 特展」,将从1975年起百花盛放的民歌运动以音乐文物形式展出呈现,包含李宗盛手稿、《滚石杂誌》、各式黑胶卡带等珍贵文物,呼应文化背景,也让当代观众能更有共鸣。
INCEPTION 启艺的策展作品中,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2014年「The Beatles, Tomorrow 披头四展」、2015年「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 特展」、2020年「AUDIO ARCHITECTURE:声音的建筑展」、2021年「唱 我们的歌:流行音乐故事展」,以及凤飞飞、S.H.E、五月天、孙燕姿、杨丞琳、甚至 BIGBANG 等众星特展、经典展、回顾展,都让观众能从不同层面更了解音乐及音乐人。音乐是属于大众的,但音乐的展览却相对小众。Ocean Liang 坦言,粉丝不等于歌迷,「你会听他的歌,不代表你会买票去看他的演唱会、展览。会去看音乐相关展览的人不只喜欢音乐,还得对音乐文化有深度的理解与热爱。」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beatles-2-80x60.jpeg) 0 0 no-repeat; }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2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恐龙-1-80x60.jpeg) 0 0 no-repeat; } #tdi_80 .td-doubleSlider-2 .td-item3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北流-2-80x60.jpeg) 0 0 no-repeat; } 1 的 3让观众有意识地感受到,他在体验某件事情
「线下是创造真实的虚拟世界,线上则是创造虚拟的真实世界。」如同太极中的阴阳,看似完全对立,事实上却是相互包含。Ocean Liang 以 Disneyland 为例,「它是真实存在的乐园,是一个 dreamland,但在这里发生的体验却是虚幻的,这就是线下。」线下的虚拟性并非在观众不经意时偷渡进大脑的一个念头,而是在人们自主做出选择的情况下,主动接近、主动追求的感官体验。即使是虚幻,人们并不会因此拒绝线下体验,Ocean Liang 构思策展时也更着重于如何让观众体验到「体验」这件事。
2007年 iPhone 发行至今的影响,已超越 Steve Jobs 当时所言的「Reinvent the phone」,人类的视听习惯与载体随之变化万千,整个世界宛如都被重新发明了无数遍。每个人现在的生活型态与2007年前早已大不相同,传统媒体式微,阅听人的时间被分散成无数个滑手机的动作瞬间,包含影视产业、内容产业、广告业等,所有人都在争夺阅听人的注意力,这样的结果一言蔽之即为「资讯爆炸」。
Ocean Liang 直言,未来有情感的服务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体验的需求增加、价格也会变高,「最贵的餐厅可能会是那些有真人服务生的、有温度的,而不是机器人。」只要待在家里动动手指,其实就能够满足人的所有需求,且花费不高,外送、影音串流、社交等,都能透过装置及软件解决——除了体验。有人仍然选择出门看展览、逛街购物、甚至是吃一顿法式料理,因为这些让人放下手机、放下笔电、关闭串流平台视窗的诱因是「体验」,而体验是无法被完全取代的。
#tdi_81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5R6A8874_O-1320x880-1-80x60.jpg) 0 0 no-repeat; } #tdi_81 .td-doubleSlider-2 .td-item2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15R6A8895_O-1320x880-1-80x60.jpg) 0 0 no-repeat; } 1 的 2在未知中创造新的生态,期待新生态养成的文化
从十年前创立策展团队到现在,Ocean Liang 一直想提供给市场新选择,做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在每次策展的前期,面对各异的命题,花费大量时间与心力做 case study 是家常便饭,但也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让不熟悉的素材,一点一滴长出属于 INCEPTION 启艺的样貌。Ocean Liang 说,称得上辛苦的可能在于,永远不知道这么做会面对成功或是失败,却持续在未知中创造新的生态,艰辛带点趣味,「我创造新的生态,同时期待这个新生态养成一种文化。」
INCEPTION 启艺团队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扫。Ocean Liang 坦言自己有洁癖,很注重环境整洁,更尤其身为策展单位,面对办公室、自己的座位态度谨慎,自然也会将这个习惯带进展场,随时留意细节。他笑说,或许看起来很古板,但这样偏向日本会社思维的企业体系,却让策展于实务面也能更有底气。
经营艺廊能给艺术家舞台,也能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上百场展览的积累下, INCEPTION 启艺团队于2022年5月以线上、线下艺廊平台 p/zzzz 进驻微风南山,名称来自 The Beatles〈Please Please Me〉一曲,以艺术点亮生活、「取悦」的欢快呈现 p/zzzz 宇宙观,汇流当代与潮流艺术,致力于宣扬新世代的语彙。事实上,成立艺廊平台的原因,是为与创作者持续保持紧密良好的关系,Ocean Liang 从2018年开始以艺术经纪方式与创作者合作,将策展逻辑套用于艺术家生涯目标的实践,「当艺术家成为 IP,他创作的就不只是艺术品。」而 Ocean Liang 认为,艺廊是一个非常适合发表作品,让艺术家发挥的舞台,也能透过互动获得更多灵感的源头,再回馈到创作的能量上。
#tdi_82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9a2e24a5-07ec-4183-926b-9c9987fbc23a-80x60.jpeg) 0 0 no-repeat; } #tdi_82 .td-doubleSlider-2 .td-item2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IMG_0901-1320x990-1-80x60.jpg) 0 0 no-repeat; } #tdi_82 .td-doubleSlider-2 .td-item3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Kanako-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总是意识到存在于日常生活边缘的东西,却又难以把握」视为座右铭,以「边缘物」观察为灵感-80x60.jpg) 0 0 no-repeat; } 1 的 3灵感不是主动向外探求,而是保持安静和空白
与其说人们迫切地攫取资讯,当代百家争鸣的现况倒不如说是资讯近乎贪婪地接近人,平时阅读书籍、网路资讯,知识在尚未被消化的状态注入潜意识中。直到停下来的空档,才有余裕反刍。Ocean Liang 坦言自己现在较注重向内探求,让自己保持安静跟空白,锻炼内心和意识的串连。
Ocean Liang 每天洗完澡才出门,淋浴时的5至10分间预想当日待办事项。他笑说,自己很常开会中途说要上厕所,甚至曾有人说是不是换了另个 Ocean Liang 出来;突然有灵感的瞬间,化约求简后也只剩下「浴厕」、「搭飞机」等关键场景,收不到外界讯号、无法滑手机的封闭空间。没有人打扰的时光,即使只有一分钟也好。
他透过旅行的所见所闻,观察各国不同文化,以及隐藏其中的思维;同时,多交朋友、和不同的人对话也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网路上的资讯受大数据限制,经过演算法推播之后的内容,没有人能说準那是演算法要你看的、还是你自己想看的。Ocean Liang 不用 Pinterest 找资料,「逛街和旅行无关演算,这样累积出来的美感,我认为比较没有框架。」
#tdi_83 .td-doubleSlider-2 .td-item1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5R6A8925_已修-1320x1980-1-80x60.jpg) 0 0 no-repeat; } #tdi_83 .td-doubleSlider-2 .td-item2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5R6A8937_O-1320x880-1-80x60.jpg) 0 0 no-repeat; } #tdi_83 .td-doubleSlider-2 .td-item3 { background: url(https://ysolif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5/5R6A8905_O-1320x880-1-80x60.jpg) 0 0 no-repeat; } 1 的 3「创作者太自我的话,反而会被侷限。」从 INCEPTION 启艺到 p/zzzz,从策展到艺廊,Ocean Liang 始终自个人经验出发,转化为大众能识别的形式,一次次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载体呈现,创造出打动人心、共感度高的展览。思想家的洞见或许肉眼无法企及,却透过展览传递给观众。
Author / Asta ChangEditor / Asta ChangSpecial Thanks / INCEPTION, p/zzzz, Ocean LiangPhoto Credit / Jason Studio, INCEPTION, Asta Chang
文章转载自:TRENSSE
👁️凝视狂热的眼墙:收藏乐手巢杂誌 Vol.20 「Thom Yorke」特别报导:https://lihi.cc/qKXXp
康士坦的变化球 KST 影像再升级,《眠月线》让 FREES 冯建彰(二马) 置之「死地」而后生
- 最近发表
-
- 《How Do I Live》深情而细腻,百听不厌的影视金曲
- 吉他手在练团室的NG行为(下)
- 穿上庞克与反叛:Dr.Martens推出Sex Pistols联名系列
- HUSH《换句话说》,方序中+吴建龙「隐形墨水」建构多元梦游边境
- 科特柯本纪录片《Montage Of Heck》::乐手巢YSOLIFE
- 重现旧时好莱坞风华:Lana Del Rey的时尚魔力
- 霸凌骨牌效应,Placebo红衣小男孩:照片毁我一生!
- 参加音乐祭外,摇滚乐爱好者该去朝圣的几间饭店::乐手巢YSOLIFE
- 嗨!Slipknot 吉他手Mick Thompson的五个音乐建议
- 放克视觉推手、Funkadelic封面艺术家Pedro Bell 逝世(1950
- 随机阅读
-
- 《Love is Over》淡淡的旋律,却是抑制不住的哀伤
- 旧爱情事,Ariana Grande的青春浪漫喜剧MV〈thank you, next〉
- 卸下音速青春的艺术灵魂:后庞克女神Kim Gordon
- 与UNIQLO合推UT,IG好朋友Billie Eilish +村上隆的潮流搞怪艺术
- 点开Apple Music:欢迎来到Alexander Wang的音乐世界
- 摇滚画伯Bob Dylan,两张封面自画像与画展心声
- 疗癒的野性,6LACK《FREE 6LACK》封面大灰熊是真的!
- 热爱音乐、音乐爱他:传奇涂鸦艺术家Jean
- 【Cover Art】周末夜狂热40年,Bee Gees比吉斯超世纪封面终极回顾!
- 演戏、画画、唱歌样样来,你所不知道的摇滚女巫Stevie Nicks
- Pink Floyd传奇起点:Syd Barrett回归艺术封存记忆
- 音乐聚落不设限,共同工作空间x展演的乐悠悠之口 The UU Mouth
- 《Fight Song》千万人收藏的励志神曲!给予无数人前行的力量
- Love is all you need~「听」一场浪漫又复古的婚礼!
- 摆脱牢狱之灾,A$AP Rocky现身时装周;庞克大神也来助阵
- 品味比一比:Kanye West与Hedi Slimane的纽约房产上架中!
- 2017夏季NAMM》Fender推出Jimi Hendrix、George Harrison、Ed O’Brien签名琴
- 到百货公司听Live演唱!英国时尚百货Selfridges的创意音乐合作
- 那些知名动漫 ,难道是吉他文化的重生之地?
- 一起回忆童年,乐手巢团队精选小时候歌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