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复弦吉他与曼陀林的原型-鲁特琴
▲Philip Wilkinson 着作《改变音乐的改变50种乐器》。图片来源:积木文化
音乐绝对是音乐不可或缺的人类文化之一,透过音乐能表达许多难以用文字或以口说出的种的原情感,其中乐器又是乐器鲁特创造音乐必要的工具。中世纪诗人拿着鲁特琴或曼陀林,复弦借音符记下爱情的陀林凄美,歌颂王者的型-光辉,哽咽战争的改变壮烈;一样都是复弦乐器,差不多的音乐基本演奏技巧,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种的原渊源?
鲁特琴
▲带着像是剖半的梨形琴身,轻声恬静却平易近人的乐器鲁特音调,鲁特琴可独奏、复弦伴奏,陀林是型-早期最独树一格的弹拨乐器之一。图片版权:© Thinkstock
鲁特琴可能源自中东地区。改变类似鲁特琴的乐器对古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来说几乎众所周知,西元八世纪西班牙曾一度被阿拉伯穆斯林占领,此乐器便由穆斯林和拜占庭音乐家经从西西里岛带到欧洲。中世纪,浪迹各地的音乐家带着鲁特琴环游欧洲,于是十三、十四世纪早期的英法文献都曾提起鲁特琴和其演奏者。尽管如此,仍无从确知当时鲁特琴的模样。
现存最早的鲁特琴音乐可回溯至十五世纪,此时大部分的鲁特琴可能有四对同音弦组,手指间夹一只拨片弹奏。乐器制造者开始在琴颈处加上音格(fret,又称弦品或品),帮助负责弹拨的手指放在适当的位置。随着时间推移,演奏者也开始改变弹奏技巧,渐渐直接用手指拨弦。同时,乐器制造者也在鲁特琴多加一对同音弦组,不久后又再多加一对同音弦组。
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期,鲁特琴的普遍形制为含有六对同音弦组、用手指拨弦弹奏。十六世纪末甚至有更大型、多达十对同音弦组的鲁特琴。鲁特琴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直接以指拨弦的方式可演奏更复杂的音乐,新添加的同音弦组也使其有更广的表现幅度。作曲家借由新型的鲁特琴创作出不计其数的独奏乐曲与伴奏歌曲,鲁特琴形同音乐界文艺复兴的象徵,就像古典柱式结构之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以鲁特琴演奏的经典民谣〈Greensleeves〉,充满中世纪氛围。
曼陀林
▲曼陀林琴是混合各种特色的乐器,琴身如小型鲁特琴,指板和吉他一样附有音格,调弦与小提琴相同。它有四对钢弦,每对都能调成一样的音,演奏者能在同一对琴弦上迅速连续弹拨做出快速的颤音(tremolando),达到持续长音的效果。图片来源:The Saleroom
曼陀林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十五世纪,在义大利格外受到青睐。此乐器拥有好几种的形制,包括拿坡里曼陀林琴,外型像鲁特琴;以及葡萄牙曼陀林琴,构造和外形更像吉他且是平背板。曾有许多位古典乐的作曲家为它创作。韦瓦第和胡麦尔(Hummel,1778-1837,奥地利钢琴家兼作曲家)曾写过曼陀林琴协奏曲,贝多芬也作过两首曼陀林奏鸣曲。莫札特曾在歌剧《唐. 乔凡尼》(Don Giovanni, 1787)中用曼陀林琴为其中一首咏叹调伴奏,但偶尔由竖琴担纲。
▲前Led Zeppelin的贝斯手John Paul Jones在节目上弹奏〈Going To California〉中的曼陀林旋律。
鲁特琴和曼陀林虽是历史悠久的乐器,现今却仍在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中持续被演奏,可见其不可取代的地位,近代当然也有更新的改良型号。想知道更多有关乐器演进的历史趣闻,请见《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专书。
《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
作者:Philip Wilkinson
出版社:积木文化
积木文化 CUBE PRESS
创立于1999年,深度经营生活风格类图书,从品饮、料理、设计、工艺、绘画、艺术、时尚、收藏,到心理、健康、社会趋势、大众科学等,致力于结合专业知识与视觉美感,带给读者最有质感的阅读生活。
城邦读书花园连结请点我
博客来连结请点我
文字整理:勃特/乐手巢编辑部
资料提供:积木文化授权转载
※本文经积木文化授权提供,请勿任意转载
- 最近发表
-
- 人太闲,真的是一场灾难!(幡然醒悟)
- 乐手巢精选》乐手巢团队推荐经典对唱金曲
- 《生来奔跑》:Bruce Springsteen的摇滚之路
- 即兴是用创作来挣脱困境,读Wynton Marsalis《这就是爵士乐》学做人
- 2017 NAMM》传奇作曲家Robbie Robertson获颁本届NAMM『Music for Life』
- Lady Gaga再战大萤幕,主演时尚圈的黑暗童话《Gucci》
- 冬季暖阳下的音乐盛宴 2018贵人散步音乐节回顾
- 乐手巢精选》乐手巢团队推荐经典对唱金曲
- NAMM 2025》MESA/Boogie 复刻 Mark IIC+ 与 90s Dual Rectifier
- 【音乐时尚】49岁的时尚新星:Celine Dion的华丽回归
- 随机阅读
-
- 《Remember When》直击心灵的欧美乡村金曲!那些时光让人不禁湿了眼眶
- Justin Bieber 封面撞字型设计,法国电音双人组Justice 发停终信函
- 音乐聚落不设限,共同工作空间x展演的乐悠悠之口 The UU Mouth
- 那些知名动漫 ,难道是吉他文化的重生之地?
- 【乐手评鉴】给你来真的?Friedman IR
- Tame Impala迷幻摇滚群像:涡旋脱落篇
- 洞穴The Cave.潜入月之暗面的声响实验
- 出刊讯息》乐手巢杂誌新刊:传奇鼓手Ringo Starr独家特访,4月28日正式发行
- 奥斯卡金曲-Rhythm Of The Rain《雨的旋律》令人陶醉
- 创作能量转移,Robby Krieger画里的The Doors经典曲
- 燃烧27年炙热余烬,短暂却未消逝:Janis Joplin与孤独相伴之作
- 待在家,让时尚品牌以音乐娱乐你
- 专题预告》跟我们一起前进,鼓手的晋级之路
- 演戏、画画、唱歌样样来,你所不知道的摇滚女巫Stevie Nicks
- 喜剧与艺术的超现实碰撞:进入Noel Fielding奇想世界
- 《改变音乐的50种乐器》复弦吉他与曼陀林的原型-鲁特琴
- 为什么你需要一颗 EQ 效果器?四种 EQ 效果器功能玩法
- 过世后专辑《Michael》,完成麦可杰克森生前未完梦想
- Justin Bieber 封面撞字型设计,法国电音双人组Justice 发停终信函
- HUSH《换句话说》,方序中+吴建龙「隐形墨水」建构多元梦游边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