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专题

INSPIRATION:《DUST & GROOVES》,席捲时代音轨的黑胶狂热

INSPIRATION:《DUST & GROOVES》,席捲时代音轨的黑胶狂热

「如果歌曲是代音块蛋糕,那么黑胶就是黑胶蛋糕上的樱桃。」

当数位音乐成了聆听的狂热趋势与习惯,音乐从实体载体走进虚拟载体,代音黑胶唱片却未成为时代下的黑胶遗物;那被蚀刻成沟槽的一圈圈声音轨迹,展现类比声响独有的狂热细腻表情。从挑选、代音拨放、黑胶翻面、狂热唱头调整等细节,代音没有方便快速的黑胶一键式拨放,黑胶所培养的狂热是享受音乐的渴望;那些如仪式般的步骤,在这什么都强调快速运转的代音时代里,反而有着自己的黑胶步调,优雅而从容。狂热

这股对听音乐的老派习惯与执着,在世界各地逐渐发酵;当「收藏」的嗜好从兴趣成了一种习惯,碰上的「收藏对象」是迷人的老事物,一段历史及其交织的文化、美感便因此而得以传承。《DUST & GROOVES》,便是一个关于收藏黑胶、收藏黑胶文化的故事。摄影师 Eilon Paz 原是一名旅游杂誌摄影,也因与唱片公司及艺术家合作,而闻名于以色列的摄影师。童年时期,其父母收藏了许多唱片,唱盘上的音乐声从不绝于耳; 而他的摄影启蒙也离不开音乐—Pink Floyd 那阴暗又具超现实感的《Animals》黑胶封面,让他决心投入摄影事业。Eilon Paz 热爱着音乐,但却并未变成追求梦幻逸品的黑胶收藏狂。

Paz 在以色列担任摄影师的生涯虽然顺利,然而,内心总有一个声音不间断—做属于自己、且具有原创性音乐的摄影辑。2008 年,离开以色列的他来到纽约,不巧遭逢百业萧条,他多出许多空闲时间在唱片行里闲晃,填补他热爱音乐的心。某天 Paz 收到朋友寄来的照片—一张穿着战斗靴、手持 AK-47 步枪的男子,被成堆黑胶唱片包围,这画面仅只瞬间便触动了他,「为何不拍摄黑胶唱片收藏家?」一个灵感的触发,让他开始黑胶探索的华丽冒险。

初来乍到纽约,人生地不熟的 Paz 透过朋友介绍,慢慢接触一些唱片收藏家并访谈,《DUST & GROOVES》主题从此成形。刚开始这个 project 只是出于 Paz 个人兴趣,他在部落格上分享照片与问答;然而,接触愈来愈多的收藏家、部落格读者热烈迴响后,Paz 在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新世界—原来生活里有这么多人在做着同样疯狂的事!《DUST & GROOVES》也因此而顺利出版。

「收藏」如同一种毒瘾,从音乐人、唱片行老闆、退休卡车司机、DJ、社会名流甚至小混混等等,每个收藏者都有自己的黑胶偏爱和嗜好;有人专门购买唱片赠送朋友;有人把唱片锁藏在地下室;有人收集《芝麻街》歌曲的黑胶唱片;有人只收藏白色黑胶封面;有人将一间房子存放满满黑胶唱片,结果最后竟搞到三次离婚。尽管这些收藏者各具南辕北辙的性格,其中以男性比例居多,也许他们养猫,且都有超凡的记忆力立刻可以找出唱片收藏位置,还很可能都有强迫症。Paz 所拍摄的照片不具商业的打光及构图,捕捉住每个藏家在自己祕密空间里,一种自在、热情与无比自豪的真性情。

《DUST & GROOVES》书后收录几位具代表性收藏家的问答,其中包括:有近三万张黑胶传奇的 DJ Gilels Peterson。他说:「我妈就是不懂,她一度以为我有『黑胶上瘾症』而担心不已,我只好把唱片藏起来不让她看到。」稀有 78 转唱片的收藏者 Joe Bussard 则说:「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摇滚乐时期的音乐,简直恨死了,它不但毁了蓝调,也杀死了乡村音乐,它就像癌症一样蔓延,把所有音乐都杀光了。」比起其他人希望把收藏传留给后代,或者死后以拍卖或捐献的方式处理庞大的收藏,以 45 转稀有藏品闻名的 Dante Carfagna,则希望自己蒙主宠召之前,还来得及把收藏的黑胶变卖获得现金。

不计其数的照片,说不完的故事,Paz 凭借他对音乐与摄影的热爱,花费将近五年的时间,访谈并拍摄了一百五十位狂热的黑胶收藏家。这一路的过程让 Paz 的兴趣获得完美结合,好像爱丽丝忍不住跟着跳进魔幻兔子洞般令人着迷,分享给读者一个看似孤独、小众,却又如此惊奇、丰饶的音乐世界。

《DUST & GROOVES》-A Book by Eilon Paz

※书籍资讯:博客来、诚品书店

 

文字:Artland Bookstore

图像来源: Chaica

【此篇为 YSOLIFE 乐手巢与 Polysh 合作文章-原文连结】

点播早上七点的第一首歌与咖啡香:墨尔本黑胶唱片行/咖啡馆 ALLEY TUNES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