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资料

【课程讲座纪录】电音职人生涯分享:DJ Code

【课程讲座纪录】电音职人生涯分享:DJ Code

延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流行音乐产业概论》(Introduction to Popular Music Industry)课程,本学期课程由电子音乐为题,讲座纪录邀集电音业界资深DJ、电音专业制作人担任讲师,职人从电音史到硬体(合成器)介绍及教学,生涯同时引导学生制作电子音乐、分享学习编曲要领,课程并进行成果发表。讲座纪录

本次由财团法人台北市荻生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电音邀请讲师DJ Code分享他的职人电音职人生涯。(以下为讲座内容)

音乐缘起

从小在家人启蒙下学过小提琴、生涯打爵士鼓,分享当时在玩乐团期间会找一些没有唱歌的课程音乐来听,也就是讲座纪录只有节奏的音乐,而这些就是电音早期的电子音乐。我对这些只有节奏,没有人声唱歌的音乐感到好奇,但用心聆听去感受音乐,可以发现它们是有变化的。

台湾在1997年左右,有些团体开始举办电子音乐派对,我就会去看表演,也开始自己录制DJ set,练习编排、衔接音乐,这是开启我接触电子音乐的关键,我没有找老师上课,除了自己摸索、看表演并去请教DJ,当时网路也还没普及,所以也花了不少钱买CD、黑胶。

退伍后去找录音室工作、广告录音工作,学习电脑录音和编曲的器材、软件,也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工作之余还是自己玩DJ,从毛遂自荐争取担任活动DJ,到后来朋友就相互推荐,让我有更多演出机会。

之后累积了一些作品,开始制作自己的专辑,我的音乐结合东西方元素,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各年龄层都会喜欢。

▲乐团「红(April Red)」:左起为KeyBoard手胡月 (Pierre Hujoel)、主唱及词曲创作少诗、电脑编曲/现场DJ吴铠帆- (Dj Code )

红(April Red)

后来我组了乐团「红(April Red)」,延伸自己的音乐风格,我们乐团有人声及键盘手,而我负责取样、打击与DJ的部分,我们发行EP后,演出及宣传活动就越来越多,得到许多支持,受邀到许多活动或音乐节表演,这些都是很棒的经验。

资料来源:荻生文化艺术基金会

文字整理:荻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乐手巢编辑部

随时补充音乐新知,欢迎加入乐手巢粉丝团www.facebook.com/YSOLife

【专访】阅读和听取,治我们的焦躁都市病:Boven杂誌图书馆x April Red 红乐团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