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丝聚集地

音乐角落》人生偶尔需要一点疯狂:希腊左巴::乐手巢YSOLIFE

音乐角落》人生偶尔需要一点疯狂:希腊左巴::乐手巢YSOLIFE

推门进店,音乐希腊左巴被蓝黄白的角落配色包围。这是人生一个乍看之下经典朴实的空间,你可以想像在这里品尝到道地的需点希腊希腊菜、喝杯红酒度过周末夜。疯狂不过若你打开耳朵,左巴好奇在店内走走,乐手你会惊讶地发现希腊左巴带给你的音乐远不只是如此。

【曾经的角落音乐诊疗室】

1996年,它的人生一隅曾经是小白兔唱片老闆 ( 阿飞西雅Bass手 ) KK学生时期的音乐诊疗室。而那位看诊看出了好多音乐人的需点希腊医师,当然就是疯狂希腊左巴的老闆──何昇勋。

「当时我最早的左巴店开在师大那,有个角落整排都是乐手唱片,我摆了五套视听设备,音乐想听随时就去架上抽一张自己放。」老闆笑说,这群学生常常来了也没点餐,光耗在他的收藏堆里就可以耗一个晚上。「如果谁失恋了,我就挑适合那个人的专辑放:有些人伤心喜欢听更悲伤的歌,有人喜欢听亢奋的,所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歌单。」可惜的是师大店在开张16年后收了起来,改成新的永康店以及持续了十年的台大店。如今,他收起了视听设备,毕竟音乐诊疗的日子虽令人缅怀,它的结束却也成为串流音乐渐渐扑灭实体唱片的写照。

这是限缩于那个年代与空间里的音乐诊疗,也是人跟人之间能透过实体音乐交流,真正听进最佳原始音质的时代。

【乐人的集会】

曾经的师大店内乘载了何老闆与不少音乐人(巴赖、王宏恩、纪晓君)的记忆,「那个时候他们都还没得奖,在这里大家彼此认识。后来我还记得纪晓君得奖后的当晚在左巴二楼蹦蹦跳跳庆功,真是……」无须言语,何老闆已在堆满笑意的眼角中展现他们的感情。

即使收起了师大店,希腊左巴现在依然隐身于公馆与永康地带,传递着自然素朴的食物信念,以及美好的电影与音乐。哲学系毕业的何老闆对音乐、电影的态度,就如同左巴店内墙上所写的「除了媚俗,我们还有……」;是啊,我们还有陈列架上琳琅满目的唱片,广及Nina Simone有劲的爵士、经典的民谣摇滚Neil Young,或许还有新音乐教父坂本龙一。这是生活的选择,也是我们跳脱一窝风随波流的可能。何老闆提及年轻时为自由副刊写乐评专栏的往事:「那时候魔岩、风云引进了蛮多另类或前卫的东西进来,我就会写一些侧封的乐评。那时候台湾根本没什么人知道后摇,甚至到现在很多人还是弄不清楚它的意思,以为只会是一首没有人声的演奏。」在后摇渐渐成为文青标籤后,还有人真正思考它的由来与意义吗?

店名背后「偶尔疯狂一下」的概念不仅体现在写独立乐评的态度,白手起家冒险引进希腊菜亦然。至今,希腊左巴仍可以说是在挑战亚洲地区注重入味的饮食概念。「其实希腊菜都是在呈现食物最自然的味道,所以它们注重的是提味而不是入味,就像甜西瓜要加的是盐而不是糖。」老闆耸肩,说他从不吃番茄酱:「因为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只知道它通常没有番茄。」而希腊左巴料理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忠于自然。

放眼望向老闆架上的收藏:红标、绿标、黄标各代表不同类型乐风,专辑壳上也贴有各音乐产地的标籤,像一座小小的唱片城。分类细腻其实是为了方便工读生查找CD,并借由放歌营造不同的空间感。何老闆说,其实光在一天的时光行进中,店内就会有不同的放歌风格。「上午中午通常会以希腊传统民俗音乐开始──你知道的嘛,这毕竟是希腊左巴啊!」他笑着补充,「不过我们当然也不只放希腊民俗音乐,放久了也会腻。下午我通常会来点比较轻的民谣或爵士,晚上如果客群比较年轻,我们就开始放摇滚跟电子的东西。」

这令人想到日晷的痕迹,以及一种取代时钟的对时形式。诚如老闆所言:「音乐对我而言是凝聚时间与空间的存在。」

希腊左巴的缘起,是何老闆对希腊食物的爱好,但做为一个复合了人文、艺术、电影、音乐 ( 当然,还有幽默健谈的老闆? )的空间,并在流离迁徙的过程能够坚持到现在,则因为他相信再小的举措都是一种示范。「这是一个不再听音乐的时代了,电影可能亦然。当任何东西都变得方便,它也正在成为下流。」

 

「如果要用一首歌代表希腊左巴……」,离开店前,老闆挑了由Manos Hadjidakis所做的Never on Sunday 。下次走进店内,不妨听听看是不是放着这首与电影同名的经典希腊歌曲吧!

希腊左巴店面资讯

  • 永康店:台北市大安区丽水街7巷1号(营业时间:11:00AM~10:30PM)
  • 台大店: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283巷7弄16号(营业时间:11:00AM~10:30PM)

 

採访&撰文:Sandy/YSOLIFE编辑部

摄影:Nana/YSOLIFE编辑部

 

秋季企划,音乐角落,每周登场!

专题预告》秋季藏匿角落:感受微凉的音乐与风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