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资料

以音乐重新定义飙车电影:Edgar Wright的Baby Driver

以音乐重新定义飙车电影:Edgar Wright的Baby Driver

几乎是音乐电影一开始,隐约就可以感觉到导演对于音乐的重新执着,毕竟,定义电影少有电影导演会将音乐的飙车比重放得如此重,更不用说还费心思将节奏与画面融合得天衣无缝,音乐「我该不会是重新在看那首歌的MV吧?」,这正是定义电影我在飞机上,刚开始看Baby Driver的飙车感受。

随着剧情推移,音乐我越加确定导演是重新个不折不扣的Music Geek。过去总觉得飙车电影的定义电影音乐大概不脱剽悍强烈的风格,跟着引擎轰隆隆的飙车声音将观众的情绪堆叠至最高点;但Baby Driver完全颠覆了这个刻板印象,身为观众,音乐倒是重新觉得这部电影是剧情与音乐在互相抗衡,同时也是定义电影相辅相成,多达30首以上的「配乐」,算一算几乎从头到尾都有音乐,Baby Driver除了是部飙车电影,说是导演个人的播放清单也不为过。

而电影的起点,的确也来自音乐,以「血腥冰淇淋三部曲」掳获一票影迷心的导演Edgar Wright,21岁时第一次住在伦敦,虽然导了一部低成本电影,还是不确定该如何进入电影产业,无钱无势,他常常坐在房间里听的歌,就是为Baby Driver开场、Jon Spencer Blues Explosion的Bellbottoms,听着听着,脑海中开始有了飞车追逐的画面。当时虽然没有一定要把它变成电影的想法,但听觉勾引了视觉,而视觉终究激怒了创意,这画面背后的故事逐渐成型,简单说,「是Jon Spancer与Orange这张专辑让我创作了这部电影」,Edgar Wright接受Variety的採访时说。

而不管对剪辑、摄影或特技人员来说,要能让动作场面完美对应音乐的长度或节拍,都是个艰难的挑战,Wright指出,难度最高的,大概就是以Queen的Brighton Rock为背景音乐的那一幕,主要因为这首歌本身就很强烈,而为了最后有音乐/剧情浑然天成的效果,势必得经过许多调整,尤其计划是计划,等真的车子进来拍摄时又是另一回事。不过有趣的是,这对特技人员来说,或许是崭新的体验,毕竟你很少会遇到导演下指令说:「我们可以让这一段稍微长点到12秒吗?因为这是吉他solo的长度啊!」。

大部份的人选歌可能是因为歌词符合剧情,或是旋律配合气氛,大概很少如Edgar Wright一般,特别挑选吉他Solo作为动作情节的背景音乐吧?Edgar Wright在挑选某些歌曲时,「听到」的是歌曲中特别戏剧化的部分,就像Brighton Rock中的吉他solo一样,他边听边想:「这吉他solo将会是一场很棒的动作场面!」。

能够执导一部与自己喜爱音乐完美结合(又好看)的电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实际面是—该如何取得这30几首歌的版权?而且加起来授权的金额应该是天价吧?关于这点,他们找来Right Music的专业人员Kristen Lane处理着作权授权事宜,耗时了两年,好在这些歌的花费并不如想像中高,他们以一定的预算发挥了最大效益—不管是电影或是原声带,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歌曲都被运用得很有巧思创意,而且,看过电影都知道,这些音乐甚至十分抢戏,不似一般出现在电影中的几秒旋律,这也让这些曲子在未来更具有「可能性」,有更多机会被其他电影选中。Wright也指出,这些版权都必须在电影开拍前,提早许多时间解决。

「毕竟,你不希望拍完一部名为Baby Driver的电影、并把这首歌放到电影后,发现Simon&Garfunkel对你说:『掏钱吧,我们知道你想要用这首歌』」,Edgar Wright如是说。

Source:Variety、Spin、ABS/CBN News

Images:Pinterest

文字:Aggy Cheng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74891号-59